解放40%-0.18微米将解禁?台半导体业磨拳等待技术开放登陆

来源: 作者: 时间:2006-12-05 00:31

    

       国际私募基金凯雷拟收购全球封测龙头厂日月光,引发各界热烈检讨台湾当局对企业登陆投资上限 40%相关规定,不过在半导体业者眼中,当局对晶圆厂登陆以及制程技术上的严格管制,才昰现阶段半导体业者面对的最大课题。
       一位DRAM业者就直言,就台湾目前情况,“连开放都还没有,哪来 40%投资上限问题!”不过台“经济部”近来频频释出即将开放力晶 (5346-TW下单)及茂德 (5387-TW) 8 寸晶圆厂登陆以及0.18微米解禁的好消息,让相关业者都相当期待。
       DRAM大厂力晶、茂德申请 8寸晶圆厂登陆案延宕 2 年有余,最近终于有了初步成果。台“经济部”投审会昨 (1) 日表示,力晶、茂德两项登陆案最快将在下周就可望初审过关,台“行政院”跨部会审查会议也可能在下周召开,对半导体产业界引颈企盼的0.18微米制程也将随之开放。
       多年来半导体业者望眼欲穿的0.18微米开放终于有了进展。不过表面上当局在北高市长选前“政策上”同意开放0.18微米制程登陆,但为厘清外界对晶圆厂核心技术输出的诸多疑虑,台“经济部”亦正研订“半导体产业赴大陆投资技术管理机制”。部分业者仍担心当局会以“技术性”动作,拖延相关审查程,将未能达到快速落实真正开放的实质目的。
       “当局同意开放0.18微米仍是一大突破”,半导体业者分析,以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台积电 (2330-TW) 将会是最直接受惠厂商,一但当局允许0.18微米制程登陆,台积电将直接申请现有的上海松江厂将技术制程由 0.25微米提升到0.18微米。
       至于力晶、茂德两家申请0.25微米登陆的厂商,由于目前在中国仍未建厂,短期将无意申请0.18微米登陆,但建厂动作将会开始积极进行,也将引发台湾半导体业者登陆风潮。
       力晶总经理谢再居日前松口表示力晶已经评估赴大陆设厂的地点,初步决定以苏州为首选之地;而茂德行销业务本部副总经理曾邦助表示,只要当局同意,茂德就会积极加快评估大陆 8寸晶圆厂设厂地点,未来规划将现有竹科 8寸晶圆厂的旧有设备先搬移至大陆厂。
       事实上,当力晶、茂德等台湾半导体大厂痴痴等待开放登陆的“迟来的春天”之际,国际半导体大厂早已积极转移生产制造基地至中国大陆,目前全球前10大半导体大厂如Intel、Samsung、TI、Toshiba、STM、 Infineon、Renesas、台积电(TSMC)、Sony、Philips都已进入大陆布局。这10大半导体公司在中国大陆的布局以封装测试为主,晶圆制造仅台积电 1家。
       根据工研院IEK-ITIS计画统计资料,2005年全球前 10大半导体公司在中国大陆生产据点销货收入合计为 102.84亿元人民币,所在群聚分布包括长江三角的上海、苏州、无锡,以及京津环渤海的北京、珠江三角的广东等地区,中国半导体产业群聚效益逐渐凸现,长江三角、京津环渤海、珠江三角等地区已经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最重要的区域。
       其中长江三角的上海、江苏和浙江是中国最主要的半导体制造基地,目前长江三角地区已初步形成了包括研究开发、设计、晶片制造、封装测试及相关支援产业的完整产业链。
       另外,京津环渤海地区也是中国重要的半导体研发、设计和制造基地,形成设计、制造、测试到设备、材料的产业链。珠江三角地区由于是中国最重要的电子终端产品的生产地区,也是中国最主要的半导体需求市场。
       至于中国本土的半导体厂商,如中芯国际、江苏长电、上海先进等均积极引进国外大厂的先进技术,并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
       台湾当局终于同意开放0.18微米登陆,半导体业者也坦言,0.18微米已是相当成熟制程,早已不算新技术,许多大陆当地的晶圆厂商很早就开始使用0.18微米,而且有相当高产出良率,大陆最大晶圆代工厂商中芯国际也已经有0.13微米制程技术。
       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过去多次表示,开放0.18微米制程技术登陆,并不会使大陆厂商威胁台湾,反会增加台湾厂商竞争优势。看来台湾当局终于听见半导企业界的共同心声。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