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苹果 安卓机阵营试水dToF 物联网/VR/AR应用或进一步拉动需求
8月16日讯, dToF有望成新风口。去年十月,苹果推出了配有LiDAR(激光雷达)的iPhone 12 Pro,首次将dToF技术用到手机设备中,拉开了消费级激光雷达商业化的序幕。今年发布的安卓新机中,小米11 Ultra、荣耀Magic3均搭载了dToF激光对焦系统。
ToF(Time of Flight,飞行时间)属于激光雷达技术,是实现自动驾驶的主要3D传感技术,它旨在通过激光触及物体后反射回来所用的时间计算距离,进而绘制出使用者所处空间的深度图,同时在也能让AR效果更加逼真。
目前存在两种ToF技术路线:iToF(间接飞行时间,indirect-ToF)和dToF(直接飞行时间,direct-ToF),dToF的深度算法相对简单,测量精度更高、测距更远(可达5-200m)以及抗干扰能力强,但对硬件的要求较高,接收端必须要使用精度非常高的特殊传感器,成本难以降低,小型化也比较困难。
当下手机市场热度高涨,基于dToF的3D传感市场逐渐升温,AR、VR功能也被提上日程,dToF在摄影增强与实现AR交互层面上,有望激发下一波消费热潮,但目前由于dToF的技术壁垒较高,安卓手机仍大多仍使用iToF技术或结构光技术。
据集微网此前报道,对于dToF进军多个应用领域,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VCSEL芯片、SPAD等核心部件持续受益于规模效应正在实现成本的快速下降。未来几年,dToF在消费、工业、汽车等几大市场都将有非常光明的前景。
5G时代,物联网/VR/AR应用将进一步拉动ToF的需求。在智能手机之外,ToF模组还有更广阔的应用市场,包括智慧驾驶、机器人、智能家居、智慧电视、智能安防和VR/AR等。
据HIS Markit预测,2022年全球TOF市场规模将达到15亿美元,约占整个3D感测市场的50%。而国盛证券预测,从2020年开始ToF的出货量将进一步爆发,特别是在iPhone 12系列发布之后,ToF在整体3D感应市场中占比有望达到40%。
涉及到哪些供应链?ToF产业链主要包含方案厂商、发射端(VCSEL激光器、光学器件)、接收端(包括ToF sensor、滤光片和镜片)、模组组装。
方案厂商方面,今年,全球领先的高性能传感器解决方案供应商艾迈斯半导体联合虹软科技推出了首个安卓3D dToF传感方案,有望使dToF方案更快安卓化。
东方财富证券分析师王好此前表示,国内厂商在镜头、滤光片和模组环节占据较大优势。A股上市公司中,国内联创电子在镜头领域具备一定优势,水晶光电在窄带滤光片环节具备较大优势,欧菲光在模组环节具备较大优势。另外,在VCSEL环节,国内三安光电、乾照光电等厂商在积极布局。
- •芯原芯片设计流程获得ISO?26262汽车功能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022-05-20
- •安谋科技与地平线携手加强合作,共建智能汽车生态2022-05-20
- •三星显示正在研究蓝色磷光OLED材料2022-05-20
- •晶方科技在车载摄像头领域布局多年,目前已开始实现规模化量产2022-05-20
- •苹果因4G专利被罚20亿,还可能在英国被禁售2022-05-20
- •蔚来将在新加坡建立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研发中心2022-05-20
- •奥来德(上海)新工厂已进入试生产阶段,计划到2024年全面达产2022-05-20
- •国星光电与华为签署合作协议 发力Micro LED/车载HUD等领域2022-05-20
- •小米汽车计划不变 正研发核心技术2022-05-20
- •爱立信宣布进行重大业务重组2022-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