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NB-IoT商用网建成 运营商割据战仍不利“互联互通”

来源:华强电子网 作者:木鱼 时间:2017-06-27 11:00

NB-IoT

   5月15日,中国联通在上海召开NB-IoT网络试商用发布会暨物联网生态论坛,宣布NB-IoT网络试商用,带来的场景应用包括智能停车、智能消防、智能水务等。

NB-IoT从技术立项到标准冻结仅用了10个月时间,进展之神速让人惊讶。随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三大国内运营商,争先恐后推动NB-IoT技术在2017年试商用,显见NB-IOT技术在物联网商用的价值巨大,同时显见运营商在IOT市场抢先布局的心态。

业内人士均晓,目前物联网传输协议标准林立,除了NB-IoT,还有LoRa、Sigfox、eMTC、4G LTE与5G技术,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蓝牙和Wi-Fi,也将在物联网的某些细分市场占据一地之地。相对而言,NB-IoT具备覆盖广、功耗低等显著优势,NB-IoT所支撑的IOT应用可以深度覆盖所有IOT应用的60%左右的份额,如智能抄表、智能停车、物流监控以及智慧农林牧渔业等,都是NB-IoT掘金的主力市场,在如此巨大的蛋糕面前,三大运营商提速抢进就不难解释了。

当然,NB-IoT也有自身的缺陷,比如传输速率低、实时性和移动性差,这也导致它难以占据所有的IOT市场,且面临来自传输速率更高、被国际运营商推崇的eMTC的竞争。前段时间网络上流传的eMTC将会取代NB-IoT的言论引起业界一阵翻江倒海,这也导致运营商、芯片商在网络部署和技术研发上选取了NB-IoT+eMTC的双模布局,以此来降低下游设备的商用风险。在运营商方面,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主推NB-IoT,辅推eMTC,而中国移动主推eMTC,辅推NB-IoT。整体而言,在商用进程上,NB-IoT要快于eMTC,编者认为二者互补的趋势大于替代的趋势。

不过,目前运营商布网NB-IoT仍存在几个问题。一是在商业模式上,运营商传统的管道思维适用于智能手机却难在物理网发挥优势;二是“各自为政、重复建网”也导致运营商间的信息阻隔及产业链伙伴成本高企,这有背物联网开放、互通的初衷。

首先是商业模式,在智能手机时代,运营商只需要建立“连接”就可以通过终端数据量获得丰厚的回报,而物联网涉及到多个垂直领域,呈现碎片化特征,需要连接的设备数目巨大但流量却很低,如NB-IoT的传输速率在200kb以内,即便是海量连接也难以通过流量赚钱,因此运营商想要将智能手机的盈利模式照搬到物联网有些行不通。目前来看,行得通的商业模式不在于连接层,而在于平台层和应用层。在15日中国联通的“NB-IoT网络试商用发布会暨物联网生态论坛”上,中国联通联合华为推出了NB-IoT平台化产品,足见运营商已经开始探寻真正的IOT商业价值。这也是运营商接下来需要重点思考的地方。

其次是各自为政的屏障,从上述三大运营商主导的技术标准路线布局足以看出一些问题,即各自为政的资源浪费和“互联互通”的技术阻隔,这都不利于物联网在中国市场的快速规模化进程。

物联网的三大技术特征——全面感知、互联互通和智慧运行,作为中间枢纽的“互联互通”需要具备开放性,才有助于物联网的包容和繁盛,而三大运营商出于竞争的考虑,各自建网且相互不能漫游反而阻碍了物联网的快速普及。三大运营商用于NB-IoT布网的频段并不相同,中国联通选用900MHz和1800MHz,中国电信选用更为低频的800MHz,而中国移动由于没有获得FDD牌照(不支持NB-IoT技术),只得通过重耕GSM的900MHz频段来实现NB-IoT网络部署。由于运营商所支持频段的差异,且NB-IoT不支持运营商之间的漫游,导致芯片商、模组商在技术研发时必须考量不同频段的兼容,这无端增加了成本,而对运营商自身来说,重复建网也是对国家资源的浪费。

整体而言,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国家层面出力疏通“漫游”障碍,统一模块设计标准,降低终端成本,如此方能让物联网在中国市场快速健康发展。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