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迪源光电总经理董志江:三年内让LED灯大降价.

来源: 作者: 时间:2008-07-11 17:32

     LED是电子直接发光,在同样亮度下耗电仅为普通白炽灯的1/10,而寿命却可以延长100倍。董志江和他的团队就是研发照明led芯片的。
    
      参加了2006年举行的第六届华创会后,在国内搞了二十多年光电的董志江,带着团队回到武汉东湖开发区创业,办起了武汉迪源光电公司。2年时间,他的LED项目在美国天地基金等数家风投的青睐下迅速壮大,年销售规模超过了5000万元。
    
      成长武汉
    
      1985年,董志江念完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研究生后,分配到武汉邮科院工作。董志江被任命为项目组组长,那一年他25岁,被业内称为“中国光电界最年轻的专家”。
    
      激光器当时还属于军用产品,企业要发展,必须将产品商用化。董志江率领团队一干就是近十年,终于成功研制出了高速激光器,在全国第一个实现了激光器商用化。
    
      1993年,受美国加州理工大学邀请,他辞职前往研究蓝电光激光器。2年后,他进入当地一家大型电子公司任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Alpha Photonics的氮化物发光二极管项目首席科学家,研发蓝光LED。
    
      学会管理
    
      “当时LED在美国也刚起步,属于前沿高端技术。”越是先进的,董志江越有兴趣。亲眼目睹着行业巨变,他再也坐不住了。
    
      2003年,陷入困境的上海蓝光公司向董志江抛出“橄榄枝”,请他出任经理,而待遇却远不如他在美国的收入。“但这是一次机遇,我一定挑战自己。”董志江毅然辞职,和公司伙伴组成小团队到了上海。
    
      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广泛的人脉,上海蓝光公司迅速起死回生并日益壮大。回想起那段成功的往事,董回忆说,他抓住了“革命的尾巴”,有机会学会了如何管理、经营一个企业。“经理人的经验,这是任何研发工作都不可比拟的。”
    
      再战武汉
    
      2006年,董志江和团队伙伴敏锐地认识到,LED第二次产业革命的时机即将到来:小功率蓝光向大功率照明转移。
    
      参加完当年的第六届华创会后,董带着小团队回到东湖开发区创业,办起了武汉迪源光电公司,生产大功率LED芯片。也正是有了之前的经验,2年时间,它得到武汉高科、美国天地基金等数家投资公司的青睐,并迅速壮大。
    
      然而,由于LED成本较高,每一只LED灯市场价150元,远高于普通的白炽灯。“如果价格降下来,它的推广又将是爆发式的。“我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在三年内把LED灯降到20元/只。”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