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设计公司关注点

来源: 作者: 时间:2006-11-22 17:51

    

  -李石博士 马启元博士


    

  自2000年政府18号文件出台以来,我国的芯片制造和设计企业群雄并发,争相拼抢中国巨大的IC市场。与此同时,国外名牌企业也开始加速切入中国的IC行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IC企业如何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特别是IC设计企业从什么样的市场和产品下手,这将是本文探讨的要点。

  适合发展SoC/ASIC


    

  根据资料统计,中国目前的IC设计工程师只有约1万名左右,大都具有1年~5年工作经验,具有6年以上工作经验者非常少。相反,中国在系统设计和软件开发方面有很多的人才和经验。根据这些情况,发展和系统应用直接相关的SoC设计是最好的方式。而由于模拟、RF电路开发周期长,和整机相距较远,故可留给少数IP供应商去做。


    

  另外从人才角度讲,中国每年可培养出世界上最多的电子工程毕业生(包括通信、计算机工程、自动控制),这些毕业生都可加入到SoC(ASIC)设计的这个领域来。而模拟电路只能从十所左右高校的微电子专业毕业生中来,而微电子专业的毕业生有1/3进入工艺领域,另1/3进入SoC设计领域。所以在近期,发展我国的SoC设计是最好的方案。


    

  发展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产品


    

  鉴于中国目前专利数量少和专利质量低,如想模仿国外产品来复制国外现有的产品,则会遇到法律的阻碍,而绕过国外的专利又是非常麻烦的事情,故开发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如TD-SCDMA、

数字电视等,对国家对公司都有好处,或开发直接和国际厂商一起制定或加入标准联盟的产品,如WiMAX的芯片组。由于整机企业的发展速度十分迅速,在整机的新标准上中国将逐渐有发言权,那么这条路还是行得通的。如何实现这些标准,一个大量的工作是应用软件,另一个就是数字IC设计,包括算法。而算法,DSP又是中国工程师的强项。如能将标准组件做完,那么市场就是你的了。至于RF、Analog模块,可先外接或用国际品牌IP,切入市场是至关重要的。


    

  先发展外围产品,如功放、音频、摄像头、电源管理IC等,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先占领周边市场,并培养自己的技术力量,再逐步进入主打产品。


    

  发展有中国特色的IC


    

  还是从3C谈起:


    

  Computer。这是一个较为“老”的行业,2005年中国PC产量为8084万台,其中手提电脑4564万台,规模达到1626亿元,比2004年增长47.5%,占国内集成电路总市场的42.8%。CPU本身开发并不是一件难事,关键是人们对相应的软件开发,硬件调试平台的熟悉程度。所以发展这个领域要从“娃娃”做起,让更多的学生能熟悉应用这些CPU是至关重要的。


    

  Consumer。笔者认为这是国内企业应着重开发的一个市场。特别是手机,在2005年中国生产手机3.354亿部,出口2.28亿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国也是最大的手机消费国,目前手机拥有数为3.934亿部。中国人口众多,又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所以应着重开发手机应用芯片。2005年中国消费电子类集成电路市场发展迅速,其市场规模为1029亿元,比2004年增长26.8%,占国内IC市场总额的27.1%。如能在此找到一个独特的领域,那么成功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Communication。中国的通信业在过去十几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只是在服务这个领域。2005年中国3G并未动,市场没有亮点,因此导致了2005年中国通信类集成电路市场只有18.8%的增长率,规模为695亿元。近几年,华为,中兴等公司都开发出自己的通信用芯片。主要是在DATA/Optical、Communication领域。但这方面因为量并不是很大,所以一般的小公司应审慎进入这个领域。至于手机Baseband芯片,则是国外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


    

  除了上面三个主要的领域外,在汽车、仪器仪表、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需要中国的IC工作者们去耕耘。值得一提的是汽车,航空/航天目前并不适合于国内工程师团队去研发,因为品质的要求在这个领域是非常高的。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