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市场缘何上游在涨价 渠道降价
来源:中华液晶网 作者: 时间:2006-11-29 21:36
一:面板涨价
液晶显示器的价格最主要取决于液晶面板的价格,液晶面板的成本及面板厂商的出货价,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器的市场价格。
自7月开始,市面上已传出液晶面板涨价的消息。受其影响,8月份各大品牌液晶便开始涨价,17英寸、19英寸宽屏均上涨100-200元不等。据不完全统计,7月-10月的四个月中,液晶面板的平均售价已经累计上涨三成。
而针对近期17英寸主流液晶面板价格的上涨,尽管液晶显示器厂商纷纷预测液晶面板的价格将有所下降,但来自我国台湾上游面板厂的消息称,本月17英寸面板的价格仍持续一定程度的上浮。
显示器厂商和面板厂商对本月17英寸面板的价格问题各持一说,也让如今液晶市场的价格扑朔迷离。根据调研机构iSuppli和DisplaySearch的数据显示,Q4整个液晶面板市场是呈现价格上扬的趋势。iSuppli的数据显示,今年四季度液晶面板出货量将增长10.9%,从而推动全年液晶面板增长,达到2.7亿块,因此由出货量增长所产生的价格上扬效应是明显的。而DisplaySearch的预测数据显示,四季度用于台式电脑的液晶面板价格将上涨25美元左右,用于液晶电视生产的大尺寸面板价格将上浮10美元左右。
“目前厂商方面,由于广达电子和中华映管在电源芯片以及驱动芯片存在40万左右的缺口,直接影响了液晶面板出货量的增长,导致供货不足。”明基显示器事业部的一位负责人称,“9月初,19英寸及19英寸宽屏LCD面板的报价上涨6美元,17英寸LCD面板涨幅更是高达12美元。由于17英寸LCD面板价格涨太凶,显示器厂商可能不愿意对终端出货,或者产能转向其它尺寸液晶显示器。商用市场对17英寸显示器需求量仍大,因此造成短期内17英寸面板的需求仍将持续上涨,受此影响9月,10月出现了17英寸液晶显示器和19英寸液晶显示器涨价。”
物以稀为贵。上游液晶面板的货源不足一定程度导致价格的上涨。日本东芝也表示,将向LG-飞利浦波兰厂投资55亿日元(折合大约4,620万美元),以确保液晶显示器面板供应稳定。而LG-飞利浦正投资4.29亿欧元(折合5.40亿美元)在波兰西南部建造薄型电视模组厂房,将在2007年初投产。
此外,由于此前上游面板厂众多,竞争较为激烈,所以液晶面板厂毛利率很低,许多工厂开始逐渐放弃液晶显示器市场,转而投向利润较高的的液晶电视市场,传统液晶显示器面板的供应面临不少的缺口。
二:渠道降价
按理说,上游面板不断涨价,终端市面上的液晶显示器价格也应跟着涨才对。但情况却刚好相反。
从10月中旬开始,众多一线品牌显示器价格均大幅跳水。二线品牌也不甘落后,纷纷将自己旗下的主流17英寸液晶显示器一举大降。
“不少厂商都以为10月份黄金周液晶显示器应该会卖得很火,但实际上新生装机高潮在9月中下旬就已经到达高峰,10月份已经明显有所回落,十一长假并没有给显示器商家商家带来太多的销量。”华南一显示器渠道分析,“眼下的11月份淡季对于商家来说是更是难熬,动用价格战是不得已的事情。”
另一位渠道也认为,要在淡季当中杀出一条血路,降价促销是唯一有效的招数,“之前三个月,液晶价格的上扬对销售起到了较为负面的影响,无论是厂商、代理商还是经销商,往往是将宣传的重点放在一些刚进入市场的新品上面,而对于主流型号的升价则基本是采用冷处理,只会低调地调高产品的同行价,让经销商被动地面对消费者。而主要宣传的,还是一些降价促销产品,价格往往最能激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
早在10月底,华南各液晶品牌渠道,均以各种降价行动为即将到来的淡季而进行铺垫和探路,让一些非主流型号的17英寸液晶降价,这样既可以制造市场轰动效应,也可以提升品牌影响力。
到了11月初,各级渠道便加大在市场上的降价促销宣传,希望刺激淡季的销售量,让淡季的损失降到最低。
“11月是买液晶的最好时机,这样的大面积降价已有好几个月没有在市场上看到了,很多热门液晶的市场价都有一定的回落。”一位渠道称,“另外,买家只要是在11月这样的淡季入货,选机的时候可以尽量提出各种合理的要求,如减免选无坏点现货的选机费,要求商家附送DVI线等等。商家为了在淡季把生意做成,往往也都答应买家的要求。”
三:都是库存惹的祸?
除了用降价刺激淡季市场的需求之外,显示器渠道年终巨大的库存压力是导致渠道降价的主要原因。
“上游面板还在涨价,各大液晶厂家具体的降价政策并没有出台,但是几乎所有液晶渠道都在近乎恐慌地降价抛货,主要原因是年底显示器渠道面临巨大的库存压力。”华南一位不然透露姓名的渠道说,“以前,不少渠道都私下储备不少必备的液晶,期待厂家的调价回升,有时会赚不小一笔钱。但是现在就不同了,市面上价格没有一个准,而且年底了,库存量大的心理就发慌,只要能出货就抛。”
连日来,记者走访华南各大显示器渠道,时近年关,大家谈得最多的也是最为头疼的就是“库存”和“冲量”。
“年底没有哪一家显示器总代会过得轻松。”华南某显示器品牌总代称,“要完成厂家的任务,就必须趁着最后2个月想尽一切办法销库存,冲量。”
如今的显示器行业早已告别了高利润,利润低迫使上游厂家拼命充量,尤其接近年关,积压的库存更是各渠道的心头之患。“现在厂家最关心的问题是你的库存还有多少。”华南某显示器品牌一核心经销商说,“如果你这个月销出了10k,下个月可能就得做15k,完不成也要往下压,没有商量的余地。”
此外,一些总代级渠道都是靠年终的销量量拿返点,销售完成不好,返点便会泡汤。“有时为了拿到上游厂家的返点,就是亏本也要低价抛售产品。”一位渠道说。
四:冲量,年终显示器渠道之痛
去年年初,华南一线显示器品牌集体更换总代事件曾在业界引发不小震动。“销售业绩不尽如人意”似乎已经成为所有显示器厂商调整渠道最根本的理由。为了达到厂家规定的销量,拼命“冲量”于是便成了各级总代的心中之痛,尤其是年终。
去年年终,华南某显示器渠道发生了一次不大不小的动荡,到最后,该品牌旗下的渠道不得不放弃代理。当时那位渠道负责人对着记者大发牢骚,“一台显示器只能赚几十块钱,利润极低,我们还得花上百万资金去压货,长年累月地冲销量,但上游厂家还不断提高销量要求。这样的事情谁愿意去干?”
蛋糕就这么大,争夺者太多,到最后就成了谁也吃不饱的局面。这似乎已经成为显示器市场的宿命漩涡。近年来,品牌PC对液晶显示器的冲击也不小,很多主流品牌PC都是以“17英寸”、“19英寸”作为卖点,很多原来DIY的消费者纷纷转向购买品牌PC,因此自有品牌液晶显示器的空间自然被大大压缩。另外,低价笔记本电脑的出现,也对液晶显示器形成了一定的冲击,显示器市场的残酷竞争局面仍在加剧。
上一篇:机顶盒与一体机:短期互补长期共存
下一篇:中国与印度3G市场广阔 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