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王兟换岗不换行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 时间:2006-12-04 07:11

    

投资人王兟换岗不换行
  


    

  半年前,当王兟从TOM集团CEO兼执行董事任上退下来的时候,他已经先后兼并了40多家企业,将TOM的收入提高了36倍。6月5日,当他重现江湖的时候,头衔变成了全球著名投资机构德太集团合伙人。对于王兟这样的经理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在哪里任职,关键要看能否授予他足够多的资金额度,让他可以不失时机地将一个个目标企业收归名下,从十几年前的获多利投资、高盛,到后来的TOM集团,再到如今的德太,王兟的岗位在变化,但角色却始终是一个伺机而动的“投资人”。


    

  放弃单飞


    

  当王兟在2006年1月离开工作了5年多的TOM集团的时候,对于未来的安排,他自己其实还没想好,“离开的决心已定,但到底去做什么?内心还是犹豫!”


    

  不过,对于王兟来说,“犹豫”的事情只是:“自己新创一家公司,还是又和一家巨无霸式的公司合作?而不管是单飞,还是继续投奔他人旗下,重新回到做投资是肯定的,这是我一直想做的!”


    

  在这段不算很长的时间里,王兟一开始的心理更倾向于自己创办一个投资机构、品牌。“在美国至少有2万家各种各样的基金,而且很多的基金都是以他们的创始合伙人命名的。”王兟向记者坦言,“自己有这种情结,很重!”


    

  王兟自己盘算,“不给别人打工了!今后三五年,自己做一家公司,可能也就是一两亿美金左右小规模的,然后建立一个业绩、品牌,以后就可以再提到七亿美金左右。”然而,当收到德太集团的邀请之后,王兟的想法开始动摇了,在投资界混了十几年的他,对德太的了解再清楚不过:这是全球最大的投资基金,手里掌控着超过300亿美元的资金,手上持有的资产组合所产生的销售额有650多亿美金,如果是一个单一公司的话,这个公司大概要雇30多万人,在财富500强里大概可以排第16位,而实际上德太全部员工却不到200名,合伙人更是只有区区几十个人。


    

  “一进去就做合伙人,这很不容易,再加上它有庞大的规模,有那么多成功案例,我觉得从中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更关键的是,王兟心里清楚,参加德太集团,可以做自己开小公司做不到的事情,“要是只做一些两三千万的案子,投资回报率再高,那人家也会说‘Who care!(谁在乎)’。”支持王兟投奔德太的朋友,也在一旁用国际资本大鳄索洛斯的例子教育他,“你别忘了,索洛斯50多岁才开始创业呢,你还早着呢!”


    

  一个周六的晚上,当人在香港的王兟接到了来自美国的德太集团创始人大卫的一个手机电话之后,王兟彻底决心放弃“单飞”的想法。“大卫跟我说他正要去哪里开会,是在路上打的电话,对我说一定要到德太这儿来做。我的星期六晚上是他们星期六的早上,他那么多的事,一大早特地打电话,我还是挺感动的。”就这样,在李嘉诚投资的TOM集团之后,王兟又一次被名牌公司所“俘虏”,职务是德太集团合伙人,负责开拓北亚投资业务,投资额度原则上定位为500万美金到7500万美金之间。


    

共3页。 1 2 3 8 :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