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盖茨时代”是否真无盖茨?
来源:天极Chinabyte 作者: 时间:2006-12-04 07:11
事实证明,对微软过去5年负责的人是这个星球上最富有的家伙——比尔·盖茨而不是他的小兄弟鲍尔默。在似乎有点真相大白意味的这一天,对于过去几个月的种种猜测,鲍尔默不知作何感想。
雷军说,这是种胸怀。雷军的第一感觉是,“比尔·盖茨的时代过去了”。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在中国,雷军领导的一撮“小队伍”对抗微软产品。不管事实上是输给微软还是盗版,对于比尔·盖茨的“强硬”、“垄断”,雷军很“愤慨”,但是对于这个软件业的伟大人物所作的产业贡献,他用了“尊重”这个词。
过去几年,盖茨和自己的帝国在互联网面前表现出了和实力不符合的步伐。以盖茨的智慧、性格和微软的强势,逻辑上,Google不该有如此的风光。但是互联网,正是互联网,颠覆了盖茨的强大逻辑。
那么,微软在互联网上丧失先机到底该由谁来负责?之前,鲍尔默下台的版本广为流传,华尔街对这个谢顶的强大家伙似乎并无好感,判定他将是微软这几年的“罪魁”抑或是“替罪羊”。不知道这算是“成败论英雄”的专业还是后知后觉的“势利”,他们对鲍尔默的“评判”来得太晚。
总之,在这个流言和鲍尔默之间,总有一个Bug。
而雷军认为,对此负责任的应该是盖茨,“鲍尔默更多的只是在执行盖茨的意志,在微软这样一个技术公司里,首席软件架构师具有太强的影响力。”
专题:盖茨08年将淡出软件业投身慈善活动
从一个资深软件从业者角度,雷军对盖茨的功过作了点评。
首先,盖茨实现了自己的愿景,他真的几乎让每一个桌面都用上了Windows,这个天才人物几乎主导了“把软件从工具变成信息平台”这一进程。
第二,盖茨像神一样向世人展示了最工业化的软件制作工艺,强大的“里程碑式”的软件开发。雷军说,“但是,今天看来,Google软件天才斯的开发是不是也是值得提倡呢?软件还是一个天才的行业”。雷军认为在这两者之间需要找到一个平衡。
第三,雷军认为,盖茨他创造了All In One,他将自己的成功产品打包到一起,产生了一个新产品。比如MS office。这样的“打包思路”在微软身上愈演愈烈。“但是今天,发挥互联网‘热联接\’能量的正确次序是,先给用户一个好的应用体验,然后再寻求他们之间的链接,比如Google。而不是先把它们链接在一起,打包给用户”,雷军总在不经意中流露出Google教育微软的样子。
第四,盖茨以及他的软件帝国创造了以“客户端计算”为主的软件应用模式。雷军认为,这在互联网时代,这也将不再是主流。
第五、盖茨创造了软件的套装销售模式。雷军认为,套装软件在互联网时代也已经不再是潮流。
不过依我看,不管雷军不管采取什么样的互联网形式来兜售他的软件,金山产品身上的套装思想似乎没有什么变化。Google们才代表了新的软件形式。
雷军说,我在两年前的互联网大会上说,套装软件要灭亡,很多人说我那是在挣扎,你看,现在互联网在证明一切。听上去,这话在今天雷军口中颇有点解气还略带点得意的味道。实际上我清楚地记得,雷军在对互联网最兴奋的时候甚至说过,“软件将灭亡”。互联网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软件。
当然,也改变了微软,改变了盖茨。
我们想知道的是,在这个已经渐渐拉开序幕的“后盖茨时代”里,微软的神话中究竟还会出现多少盖茨的影子,这个20世纪末强人的意志在21世纪会不会还依然幽灵般地游弋在西雅图。微软的转变对更多的软件厂商,带来的是启发还是机会?微软将如何从一种思想过渡到另一种思想?今后微软思想还会会叫做,比尔·盖茨?
当盖茨以慈善家身份从凶悍的软件大鳄身影下走出时,他的温和与善良将光芒四射。相比它的软件,这是另外一种强大意志。
或许,花钱总是件比赚钱更不需要智慧而更有情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