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门”事件触痛产业神经,众巨头及行业组织再议标准大计
来源: 作者: 时间:2006-12-06 19:26
两大洲的五大行业组织正在悄然制定新的程序和标准,以期阻止锂离子电池召回事件再度发生。就在不久前,富士通计算机系统公司宣布将召回多达28.7万块由索尼提供的笔记本电池。至此,全球自今年8月以来的笔记本电池召回数量多达750万块,五大笔记本电脑制造商苹果、戴尔、联想、东芝以及富士通无不受到了索尼“电池门”事件的牵连。
一些分析师估计,上述召回事件造成的损失将高达2.8亿美元,这个数字已经引起了各公司高层的集体关注。
“在过去两个月里,我同公司高管进行的会议比过去两年还要多。”某笔记本电脑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池专家表示。
在美国,众多OEM厂商们正在协调四方力量来克服该问题;而在日本,一项由政府牵头的计划正在本土供应商之间展开,目前日本电池供应商占领了全球大约70%的市场。
五大组织展开行动
美国OEM厂商和日本供应商所作的努力会融合还是冲突还有待观察,但是有一点可以明确:双方都认同问题的根源在于金属粒子对锂离子电池产生了污染。最近,五行业组织就该问题都有所行动:
· 美国电子电路与电子互连行业协会(IPC)下的一个新工作组于10月上旬在Illinois举行了第二次会议,目的是为电池测试制定一个质量控制标准。
·美国安全检测实验室(UL)公司在11月1日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对其锂电池标准升级的计划。UL还将提高对电池制造商的审核频率,并加强对审核人员的培训。
· 美国笔记本电脑制造商们已经提交了一项提案,旨在修改IEEE笔记本电脑电池标准中的各项规范,该提案明显强化了原标准中的条款。
· 美国信息技术工业协会(ITIC)下的一个工作小组正在把不同公司对电池的严格要求列表后编入一项建议标准中,并准备与UL共享这个要求列表。
· 日本政府9月末成立了一个委员会,旨在于明年3月为笔记本电池制造商起草一项新的安全测试标准。
“有时灾难反而会转化为最大的合作契机。”IPC OEM关键元件委员会(OEM CCC, 9月中旬刚刚成立)主席John Grosso指出。Grosso还是戴尔公司负责供应商工程与质量的主管。
“供应链中的责任问题正在逐渐凸现,所以电池供应商之间的合作程度也受到了大家的关注。”Grosso表示。
但是,第一届IPC会议的参与者并未能制定出具体目标。“恰当的人选当时肯定没有在场,”身为OEM电池专家的Grosso认为,“参加会议的多是搞法规的人士,与会的25人中只有3人真正有在电池厂工作的经验。”
在该次会议前的一次采访中,Grosso说他会建议委员会为名为“δ过充电流(δ-OCV)”的测试定义一套技术规范。在对一批电池进行δ-OCV测试时,首先会将一枚初始电池同一枚经过完整热应力测试的电池进行比较,如果二者之间的过充电流差异过大,那么该批产品就需要进一步测试。
δ-OCV测试的目的是对那些电解液中含有大量污染物的电池进行辨识。人们相信这些污染物正是导致苹果和戴尔在今年8月相继召回使用索尼电池笔记本的原因所在。
“即使在今天,不同的供应商也有各自不同的测试手段。就算是仅了解一名供应商是如何进行其δ-OCV测试的,可能也要花一天时间。”Grosso表示。
IPC委员会对可被接受的污染程度有一些初步的量化指标,但在公布这些数据之前,其仍然希望能够得到专家的评估。
初步措施
由于UL审核人员正在试图增加对电池制造商的审核频率,所以该IPC标准很可能成为他们使用的一种工具。
据一位常与UL代表进行交流的知情士透露,该组织计划在年底之前强化其称之为“1642”的锂电池标准。“这是一项真正积极的计划。”他说。
UL也许会把审核频率从每季度一次提高到每月一次,同时它计划增加对其测试人员的培训。
另外,惠普公司规章政策经理David Ling已经起草了一份修改IEEE1625规范的提议,目的是解决笔记本电脑类锂电池的电池芯、封装及系统问题。苹果、戴尔、惠普、英特尔和索尼公司已经志愿参加了此次修订。
具体的修订细节目前仍未敲定,但是修订目的却很明确,即:使许多可选性条款变成强制性条款。该委员会还计划把这些需求写入最新针对手机电池的IEEE1725标准之中。
“这样做是为OEM厂商的技术规范撰写提供一些参考,并为供应商测试提供依据。”这位OEM电池专家说。
Ling还主持ITIC的规章政策委员会,该委员会通过ITIC现有电池工作小组来协调各方努力。“该工作小组成立之初是为了能够分享信息,但目前他们想对电池召回问题采取行动。”Ling介绍。
其实早在8月召回事件发生之前,ITIC电池小组就开始从各个不同的笔记本电脑制造商那里收集严格的电池需求,以便生成一个单独的可共享的要求列表。ITIC打算与UL共享该需求列表,以此作为1642标准升级过程中的一部分内容。
“电池制造商希望有一个统一的测试要求,这远远胜过必须面对不同笔记本电脑制造商供的6份不同的测试要求。”主持ITIC电池工作小组的戴尔公司经理Jim Seippel说。
与此同时,日本的经济贸易工业部(METI)在其商务信息政策局内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负责在明年3月之前出台一个测试笔记本电脑电池的标准,并希望日本所有的电池制造商都遵守该标准。
各大厂商举措
英特尔公司精心设计了一种机械装置,向笔记本电脑制造商提供一种在电池故障发生前就进行预测的新方法。这种被英特尔称为“自适应移动功率系统(AMPS)”的架构采用了一个正在申请专利的算法,来探测紧急电池故障。一旦发现故障,系统就会马上关断电池,英特尔的电池设计师Don Nguyen介绍。
“目前很多人计划使用这个架构,因为一旦电池失控,你只能束手无策。”Nguyen表示。
在日本的私营企业中,Pionics公司正在开发一种据说不易燃烧的锂电池,这种被称为PelLicle的锂聚合物电池有望于明年3月面市。
Pionics公司声称该电池的容量是同等型号传统电池的1.5倍,而且更为安全。“目前的锂离子电池在短路时会燃烧,” 该公司总裁兼CEO Tsutomu Sada介绍,“这是因为当前电池中使用的有机电解液会瞬时燃烧。但我们的新电池即使有钉子穿过也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PelLicle电池使用一种离子液体与聚合物组成的复合电解液替代了有机材料,该公司把这种电解液称为“冰系统(the ice system)”。Pionics公司称这种电池包含非易燃材料,并在其隔离物上涂敷了不可燃薄膜。由于采用这种配置,该电池组不需要保护电路。
作为电池上市之前的权宜之计,Sada表示,可以考虑用冰电解液替代在目前锂离子电池中使用的有机电解液,但替换将使电池性能下降10到20%。
事实上,在业界的一片混乱背后,实际的电池故障少得惊人,戴尔公司的Seippel透露。戴尔公司在其召回的410万台笔记本电脑中只发现了11例故障。由于每个笔记本电池配备了七个电池单元,所以这相当于3000多万个产品中出现了11例故障。
“这是一个极其低的故障率,但我们仍然认为这是不可接受的。”Seippel表示。
作者:麦利, 原好子
笔记本电池行业漫长而炎热的夏天
-8月15日:戴尔公司宣布召回410万块由索尼生产的电池(15%的戴尔笔记本使用了索尼锂电池)。据戴尔报告,电池过热事件在日本发生了1起,在美国发生了6起。
-8月24日:苹果计算机公司宣布召回180万块电池,据苹果公司报告,与索尼电池相关的过热事件在日本发生了1起,在美国发了9起。
上述两起召回事件估计将使索尼付出1.7亿-2.55亿美元的代价,但索尼坚持问题是由“电池和笔记本PC系统发生的罕见组合引起的”,无需进一步召回。
-8月末: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宣布召回大约6千块在CF-W4中使用的电池,CF-W4是一款面向日本市场的笔记本,12.1英寸显示器,电池供电时间为8小时。据松下报告,发生了2起由于短路产生的电池变形事件。
虽然松下自己生产锂离子电池,但其声称,存在问题的电池是从一家第三方公司获得的。根据松下的说法,问题出在电池内部的电池锁发生故障。当笔记本电脑受到冲击时会发生短路,短路产生的热量会导致电池变形
上一篇:IDH—技术还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