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倒下 不等于中国企业就能站起来

来源:中华液晶网 作者: 时间:2006-12-12 20:51

    

  日前,“台湾屏”风波令全球液晶电视老大的深陷诚信泥沼(台湾屏风波是指在三星、索尼、东芝坦承并详细披露自己哪部分产品采用了台湾屏的背景下,唯独夏普还在苦苦诡辩,声称自己还是夏普屏,就算是台湾或其他地方生产,也是夏普屏),有关部门认定夏普此举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涉嫌违法。我们相信,在法律的保护和强大的舆论攻势下,消费者自会作出明智的判断和选择。但是,最关键的问题是透过这个事件看我们国家的彩电产业应该怎么办?幸灾乐祸式的嘲笑和旁观丝毫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我们不应该将希望放在竞争对手的纰漏上。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创新分为有目的的创新和创新机遇,我们可以把“有目的的创新”理解为主动的求索式的创新,而“创新机遇”指的是客观上遇到的创新机会。笔者认为,这两者才是中国彩电业针对夏普屏事件的正确态度,夏普出现了“台湾屏”事件,那是夏普的事,关键是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个机会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站在一边幸灾乐祸对自身的发展无济于事。 

  夏普屏事件仅是中国彩电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节点,也充分反应了中国彩电业在关键技术上的缺失和无奈。国产彩电业由于产业链不完善、核心技术不具备及品牌缺乏影响力等弊病,在转移到平板电视领域后就更显疲软。 

  在彩电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几次彩电术的变革,比如说大屏幕、平面显像再到现在的平板显示技术,但中国彩电业一直没有改变自己的“拌凉菜”角色。平板电视一度曾被认为是中国彩电业追赶跨国巨头的机会,可是,大多数跟风的企业却采取了相同的手段:通过价格因素来刺激市场消费。这种市场操作策略在经历了价格战迎来高端发展契机后,又将彩电业带入了发展的死胡同。 

  所以,国内彩电业不要希冀从类似夏普屏的事件中得到任何好处,更重要的是应该反思和提升。现在最应该做的不是关注外资品牌的得与失,对夏普屏事件的讨论已经丧失了意义。因为随着外资对关键资源的控制和低价飓风的扫荡,中国彩电企业构筑的成本竞争力会在瞬间塌,失去了成本优势之后,中国彩电业凭什么抵御外资品牌?这是我们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