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电出口面临的三大制约因素值得我们关注

来源:中华液晶网 作者: 时间:2006-12-23 00:51

    

  彩电行业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彩电生产销售大国,彩电出口一直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但也面临着专利壁垒、核心技术缺失等制约因素,应引起关注。

  以福建为例,福州海关统计资料显示,今年前11个月,福建省出口彩电754.4万台,价值11.6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4%和13.8%。福建省出口彩电增长主要是一般贸易。出口83.2万台,增长63.9%。美国仍为福建省彩电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出口300万台;对欧盟和东盟出口53.2万台,增长43.6%;上述3个市场合计出口占同期福建省彩电出口总量的67%。前11个月,福建省彩电出口商品结构有大的优化,平板电视(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出口成倍增长。出口阴极射线管(CRT)彩电则下降14.9%。自国家调高液晶电视等5个税号电视的出口退税率以来,该类商品的出口量更是明显增加,福建省彩电产品出口结构有望得到进一步优化。 业内专家分析,尽管近年福建省彩电出口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出口结构日趋优化,但出口仍面临着专利壁垒、核心技术缺失等制约因素,应引起关注。

  出口彩电将遭遇欧美专利壁垒,扩大出口阻力重重。据悉,美国将从明年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强制数字电视标准(ATSC)。根据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法规进程,2007年3月1日之后,在美国销售的13英寸以上的数字电视出口到美国市场,都必须符合ATSC标准的技术规范。这意味着向美国出口数字电视,将面临着交纳标准专利费问题。此外,欧洲数字电视标准DVB-T也酝酿对我国数字电视出口征收专利费用,这种连锁反应,使国内彩电企业出口面临巨大危机。

  专利费成为横亘在中国出口彩电面前的新难题。核心技术缺失,产业链受制于人,掣肘平板电视发展。近年来,受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平板化浪潮的影响,我国平板电视出口高歌猛进,但在其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陷入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平板电视的核心技术尤其是面板的技术专利都掌握在日、韩、台湾等企业手中,中国平板电视多数为组装厂,出口的产品大多为OEM加工。这种不占有上游技术资源,产业链受制于人的劣势,使得中国平板电视在成本上难以与外资品牌相比,中国彩电至今难以跻身主流品牌行列。出口量与价格没有同步增长,应警惕反倾销风险。数据显示,前11个月,福建省多数彩电品种出口平均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如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CRT电视的出口平均价格分别下降了13.6%、19.9%和20.2%。尽管当前液晶、等离子等平板电视尚未遭遇反倾销,但其迅猛的出口增长势头和不断下降的价格走势易引起欧美等主要出口市场的关注,应注意防范重蹈CRT彩电出口的覆辙。此外,CRT彩电出口价格仍在持续下降,也易引发海外市场反倾销"多米诺"骨牌效应。

  福州海关相关人士建议:国家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企业的品牌建设和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增加技术研发投入,逐步完善产业链,培育产品核心技术形成差异化竞争,尽早摆脱在技术上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有关部门应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和指导作用,加强企业自律,避免恶性价格竞争,引导企业走市场多元化道路,在巩固欧美传统市场的基础上注重开拓新兴市场,并注意规避贸易风险和贸易摩擦。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