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与英特尔发布面向安腾处理器的研究编译器
来源:国际电子商情 作者: 时间:2003-05-08 20:29
(华强电子世界网讯) 日前在德国柏林举行的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上,英特尔公司与中国科学院(CAS) 计算所联合发布了针对英特尔安腾处理器系列的开放研究编译器(ORC)2.0版本。此套支持Linux的开放源代码编译器工具专门面向进行高级编译器和微体系结构研发的研究人员,在以前版本的基础上增添了多种新特性。
此编译器的新特性有助于编译器研究人员了解如何为安腾体系结构实施内存分层优化、C++编程特性、以及全部函数的优化等。ORC2.0包括性能分析工具,能够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程序热点和瓶颈。
英特尔高级院士兼英特尔企业平台部英特尔微处理器研究实验室主任Justin Rattner表示:“英特尔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升级至开放研究编译器将会加速安腾微处理器的研究,提供灵活可扩展的平台来探索新的代码生成和优化技术。”
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指出:“编译器框架的先进特性为安腾处理器系列体系结构提供了出色的功能。该世界一流的框架使ORC成为尖端研究工具,并引领着中国和全球研究机构的编译器和处理技术创新。”
此研究编译器是英特尔在这一领域开展的一项活动。此外,英特尔还为开发商提供了高品质的编译器和性能分析工具。英特尔C++编译器和英特尔Fortran编译器为IA32和安腾处理器系列实施了创新优化技术。英特尔凭借其广泛的微处理器体系结构知识和先进的编译器方法,为关键任务和高性能应用开发提供具备出色应用性能的编译器。
ORC2.0使用模块化编译器组件,支持每个“模块”完成具体的优化任务。这就使研究人员能够快速测试基本编译器框架中的不同技术。编译器框架也带有基础性的工具,如程序性能分析(profiling)和域生成(region formation)等。
英特尔已经与全世界的70多个实验室共同开发出独特的分散研究模式。依靠编程系统实验室和位于北京的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组成的小组,与中科院计算所合作进行开放研究编译器项目。
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成立于1998年,目前拥有的40多名计算机研究科学家和工程师都在计算机视觉、媒体、贝叶斯网络(Bayesian)、编译器和工具等研究领域辛勤工作。
中国科学院计算所(ICT)是中国第一个进行计算研究的学术机构。它是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地,同时也是中国当前高性能计算机的研究和开发中心。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高性能计算和网格计算环境、网络和数字技术、知识处理和智能互联网软件、SoC核心技术、操作系统、信息安全和生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