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铜板行业调查统计分析报告
来源:覆铜板行业协会 作者: 时间:2004-07-20 17:56
(华强电子世界网讯) 调查数据 CCL产量及销售收入大幅增长 2002年与2003年可比企业生产情况 两年度可比企业生产情况见表1。 从表l可见,2003年可比企业生产情况良好。CCL产能、产量、三大类CCL均比2002年有很大提高,其中玻布基、复合基CCL均较上年提高30%以上。 三大类产品比例构成较上年又有了较大变化,玻布基板所占比例又上升了4.2个百分点,纸基板又下降了3.5个百分点。2003年玻布基、纸基CCL状况分别继续了2002年向上和向下的趋势。 刚性CCL总产量及三大类CCL产量 根据可比企业资料得出的数据见表2。 从表2可见,2003年全国CCL总产量及三大类CCL较2002年又有大幅增长,尤其玻布基板增长约45%,使其在总量中的比例在2002年上升8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又上升了7个百分点,而纸基板在2002年下降8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又下降了6个百分点,复合基板比例也略有下降。 挠性CCL情况 据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中国挠性PCB已有587万平方米,即近600万平方米的挠性CCL的市场需求,但估计产能不足200万平方米,较上年有所提高。若产能利用率为70%,则产量不足150万平方米,而且都为三层法产品。其中聚酰亚胺薄膜基的挠性CCL,受国产薄膜制约,还不能达到进口薄膜的制造水平。 可比企业销售情况,见表3。 从表3可见,2003年可比企业的销售量也有大幅度的增长,尤其是玻布基板增幅更大。与销售量形成反差的是,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大大低于销售量的增长,反映产品价格的销售收入、销售量,都较2002年有较大的下降。2002年价格低迷的态势,在2003年又有了进一步的恶化。 刚性CCL销售情况的估算 根据可比企业资料估算的结果见表4。 所有CCL销售收入的估算 表4中2003年刚性CCL的销售收入约61.5亿元,加上挠性、金属基、RCC等,估计全国所有CCL销售收入在75亿~80亿元,与2002年的估算值相比,增长14.3%。 粘结片需求量很大 有数据企业共生产粘结片2942万米,销售2899万米,产销率为98.54%,销售收入共36875万元。其中可比企业产量增长31.95%,销量增长34.28%,销售收入增长28.22%。 从可比企业看,粘结片销售收入增长幅度虽没有销售量增长幅度大,但只低不到6个百分点,比CCL的情况要好得多。 另外有资料显示,全国粘结片的生产能力至少在1亿米以上,全国多层PCB产量已近3000万平方米,说明粘结片的需求量和实际产量都是很大的。 CCL出口形势总体较好 可比企业CCL出口情况如表5 从表5看,可比企业出口量的增长幅度较大,出口额的增长幅度低于出口量增长幅度6个多百分点,出口额/出口量这一系数减少5个多百分点,表明出口形势总体还算较好。 进出口情况 由有关部门统计的全国CCL进出口情况如表6。 从表6看,2003年我国CCL进出口量额较上年均有大幅而且基本同步的增长,贸易逆差也大幅增长,进口量额绝对值都在出口的2倍以上,但相对值即增长幅度,只高于出口几个百分点,而不是像过去历年那样大大地高出,这在我国CCL外贸史上还是第一次。这种情况说明我国CCL的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逐步接近。 按25吨/万平方米折算,2003年我国CCL进出口量分别为7426万平方米和3617万平方米。 行业分析 规模效应技术档次仍是决定因素 填报企业中可比企业2003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2702亿元,较上年增长30.70%,然而利润总额仅有1.87934亿元,竟比上年下降了49.56%。 可比企业中,个别企业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与上年基本持平,但利润总额却下降了近80%;另外有些国企亏损大幅增长,属非产品经营性问题。将这些因素去除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高达47.76%,然而利润总额仍下降了16.62%。 这些情况说明,2003年全行业的经济效益很不好。其原因主要是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很大,有些甚至成倍增长,然而CCL产品价格,直至年底,也只有小幅上扬;另外当年上半年的非典也带来一些不利影响。这些都造成全行业继续了2002年大干而难赚钱的困境。 值得指出的是,行业中也有个别规模特大、产品技术档次高的企业,其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均达到30%以上的增长(但也受原材料价格和产品价格涨幅倒挂的制约,利润总额增幅低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说明规模效应、技术档次仍是决定性的因素。 能耗总量方面,几家可比企业消耗增长7.7%,而相应的产量增长了5.9%。说明单位产品能耗还是略有上升,在节能降耗方面的成效不大。 科研技改力度加大 从调查表中填报的科研新品成果、技改项目情况看,近年国内对环保型、高Tg型CCL产品及原材料、节能设备等的研发力度加大,并取得进展。此外,中外合资的一家产品服务公司的建立,将对我国CCL行业检测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将使我国CCL企业的UL认证更加方便快捷。 原材料依赖进口 铜箔 铜箔可比企业情况见表7。 从表7可见,铜箔可比企业产销增长都较大,而且销售收入增幅高于销量增长幅度,在出口量减少的情况下,出口额出现增长,说明铜箔在2003年价格调整较大。铜箔行业的情况总体较CCL要好些。 2003年铜箔需求量继续了2002年的增长态势,可比企业的销量/产量达90%,较2002年又上升了6个百分点。 表7中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而利润总额降幅约200%,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较复杂,几家可比企业中,有的利润总额较上年数倍增长,有的较上年数倍减少,除了铜材价格2003年一路上扬的共同因素外,恐怕还与各公司的具体情况如改制拍卖、项目投资、投资回收等等原因有关。 玻纤布 可比企业的项目只有产销量两项,产量合计1988.05万米,较上年增长8.71%,销量合计2263.93万米,较上年增长9.94%。产销基本同步增长。销量/产量比为1.139,由此可见玻布的需求态势很旺。 值得指出的是,电子玻布需求旺盛的市场态势,对其扩大生产的拉动作用并不乐观。据有关信息显示,投资和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生产难度相对较易的非电子布,近年来市场需求也很旺盛,而电子玻布价格一直低迷,获利艰难,使电子玻纤布企业扩产决策十分谨慎。加上窑炉检修周期等因素,预示着电子玻纤布供货紧张的周期继2000年后,再一次到来。 从铜箔、电子玻纤布、环氧树脂三大类原材料进出口数据看,也是进口大大地高于出口,贸易逆差大幅增长。一般都是进口增长幅度大于出口增长幅度,进口价格高于出口价格。由于我国基础工业薄弱,电子工业上游产业对进口的依赖性十分严重。 观点 原材料价格上涨 影响CCL效益 2003年行业经济运行最显著的特点是,CCL的需求量大幅增长,产量、销量都己大大超过历史最旺盛的2000年。其原因主流的看法是,全球经济的复苏,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持续发展,也有欧美订单向中国转移的因素。 然而全行业的经济效益却是下降的。除个别规模特大、产品技术档次高的企业,绝大多数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大幅上升的同时,能达到利润总额有小幅上升者,即为良好;有些艰难应对,只能达到基本持平;还有一些出现亏损。行业利润总额总体上较2002年下降。 从产品类型看,玻布基板企业的平均状况比纸基板的状况要好一些,原材料行业比CCL行业则要好得多。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流的看法是,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CCL价格不能同步上涨,其次是产能供大于求,同行恶性竞争,市场秩序无法规范等。 关于CCL不能与原材料同步涨价的问题,业内主流的看法是,从整机产品降价而向上游传递的降价链条,到达CCL基本终止。因为CCL所需的原材料是多用途的,而且在其他用途方面的市场也较好,且对技术和质量的要求甚至比用作CCL的原材料时还要低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调控价格和档次的倒挂以及对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影响,已成为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预计2004年全行业仍会延续2003年的运行态势,生产能力仍将扩大,产销量仍会有一定的增长,但行业经济效益仍难乐观。 产能的继续扩大造成整体上供大于求的格局不会改变。 CCL价格和原材料价格的倒挂局面较难转变。有些原材料由于不堪承受低价,限制了扩产的积极性,使这些原材料成为紧俏物资,将有可能限制CCL产能的发挥。 此外,在CCL企业密集的华东、华南地区出现的电力等能源紧张状况,也将制约CCL产能的发挥。2004年新税制取消了CCL、粘结片、铜箔、电子级玻纤布、电子级双氰胺等17%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退税优惠,也将对行业整体效益造成负面影响。
电话:0755-83687741 E-mail:hfq2001#hqe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