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逃厄运 国产手机象“大白菜”一样卖?

来源:华强电子世界网 作者: 时间:2004-09-11 01:16

     (华强电子世界网讯) 在城镇的街头巷尾,常听到大喇叭喊:“清仓大甩卖”。卖的大多的廉价衣物或日用品。一般人都很难将这种廉价商品与高科技产品手机扯上关联的,但现在,国产手机却真的即将由高科技宠儿沦落到街头甩卖的命运了。
    
     当手机价格降至卖菜大婶、建筑小工、甚至街头行乞者都在熟练地使用时,卖手机的利润也越越低,被人戏称为“卖大白菜”。
    
     2004年,是手机行业变成“大白菜”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手机市场充满变数的一年。
    
    

利润日渐摊薄

    
     离“十一”黄金周还有二十多天,深圳华强北手机市场的降价活动就开始渐露端倪,有些店面已将海报贴上店面。很明显,或明或暗,手机厂商又举起降价大旗,为“十一”这个销售的黄金时节积蓄力量。
    
     降价,可能是手机市场使用频率最高推广手段,也是消费者最耳熟能详的词。几年来,虽然受到厚非不少,国产手机厂商却用“降价”这个最原始也最有杀伤力的武器,依然一路走到了鼎盛时期:在与国外品牌的竞争中,打下半壁江山。
    
     然而,正如有些人所说:“价格战是一柄双刃剑,伤敌一千,自伤八百。”在经历了几年的价格大战后,国产手机厂商的利润也越来越薄,这也是“大白菜”说法的来源。
    
     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手机平均价格下降,平均毛利率也由去年同期的35.12%下降了近11%。8月28日波导公布业绩的数据显示,波导上半年主营业务利润出现14.05%的负增长。手机价格的下降和部分关键元器件供应的紧张,是两个主要原因。
    
     手机利润低已不仅是波导,几大一线国产手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科健、夏新利润也有不同程度下滑,夏新第一季度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20.65%,净利润下降67.67%;6月份统计数据显示,CDMA市场上,TCL、海信、南方高科、中兴、海尔等手机厂商的总体经营状况也难以“出色”来形容。
    
     上周,TCL、康佳、科健又开始下调手机下格,普遍性降幅高达600元左右。业内人士指出,因前几个月手机销量下滑,库存增加,为消化渠道积压产品,厂商会以低价刺激销量,新一轮价格战将是不可避免的。
        
    
库存暴涨之忧

    
     库存也是一个令手机厂商头疼的问题。
    
     现在全国到底有多少库存手机?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最新数据证实,今年中国的手机产量将超过1.7亿部,而最乐观的预计,国内手机今年的需求也不会超过1亿部。如此算来,再忽略掉国产品牌的微弱的出口量,国内手机行业年底的库存量将达到7000万台。与去年年底国产手机高达2000万台的库存相比,库存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又有了巨量的增加。
    
     手机库存对每一家厂商都是巨大压力,直接影响到资金链。
    
     为消化库存,波导采取以现金补贴促销人员的方式来刺激销量,仅用于清理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库存手机,预计所需资金约2亿元;截至6月底,科健库存手机产品的总价值达到6.85亿元人民币。在爆出巨额债务之后,科健将其资金问题的归因于银行调控对手机经销商的影响,造成没有新机型推出,旧产品滞销,资金无法回笼。
    
     业内人士认为,在手机行业,资金不是科健一家面对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面临几乎都在面临着资金全线告急。
    
     今年1-6月,厦新的净利润、每股收益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6%、77%和230%。截至6月,夏新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已为—5.6亿元,而去年同期高达43亿元;TCL宣布,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35.9亿元,同比下降30%;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0.52元;波导公司的预收账款由今年初的10亿元降到了6月份的6.6亿元。一位电信分析师指出,收到的经销商预付账款大幅减少,是新机型少、历史库存严重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此外,有部分国内手机厂商认为,政府为了抑制经济过热而采取的银行信贷紧缩政策是造成销量下降库存增加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手机销售商因无法获得足够的贷款,也就无法向手机制造商支付手机购买款,从而就造成了销量的下降,库存增涨,进而出现资金链出现危机。
      
    
谁是罪魁祸首

    
     前几天,想买一部手机,向一个懂行的朋友请教,他说,除了日本货和国产的,其它手机都还可以考虑。朋友笑言,抵制日本货是出于民族情节,不买国产手机是担心质量问题,即使有售后服务,让人满意的也不多。我认为有理。
    
     如果真如某些人猜测的,政府银行信贷政策是国产手机全线溃退的外在因素,那么,国产手机质量和售后服务则是影响销量的内在因素。
    
     手机是个时尚产业,更新换代速度越快,利润越大。生产厂商为了更快盈利,就缩短生产周期,将新款手机尽快铺向市场。这也是手机市场的游戏规划,本无可厚非。但是,在同行竞争的压力下,一些厂商只好舍本逐末——以牺牲品牌与用户利益为代价,如将研发、测试等环节马虎过关,或者利用用户换机频繁的心理,产品设计得华而不实,先以新颖的外观引人购买,用户在使用时才发现一些基本的功能都不能实现等。
    
     而在售后服务方面,令人满意的时候也并不多。
    
     最近国家质检总局的调查报告称,目前我国手机质量和服务均呈下滑态势,有40.8%的用户手机出现过质量问题,42.6%的用户在维修手机时未得到满意服务。目前国产手机的平均返修率已经高达10%-15%,国外品牌则一般在2%。
    
     高返修率背后,是国产手机的信任危机。2003年,中消协一共接受51000多件关于手机的投诉,比2002年上升了60%以上,其中70%的投诉对象是国产手机。这也是为眼前利益去牺牲品牌形象和用户利益所付出的代价。也许,这一堆反映国产手机质量问题的调查数字,可以从某些方面说明国产手机的命运是与此有关联的。
    
    
欢迎投稿和提供新闻线索,欢迎您的建议或批评。
     电话:0755-83687741 E-mail:hfq2001#hqew.com

    
(编辑 甘心)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