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解析IC设计业的机遇和变局

来源:华强电子世界网 作者: 时间:2004-01-15 16:49

     (华强电子世界网独家报道) 这些日子以来,IT、通信、家电都与消费电子成为岁末业内舞台的一大热点。
    
     今年1月,日经产业新闻分析预测,2004年电子零部件市场将有增长趋势,半导体、液晶面板、DRAM、数字相机、DVD录相机等数字家电需求增加、手机模块,CCD、CMOS需求强劲。这表明以应用为核心的消费电子时代不久将要到来。
    
     消费电子将成为全球顶级企业的新战场,中国是重点。不仅IT、家电,还有IC产业上游的IC设计业,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增长点。即将到来的消费电子时代将会给国内IC设计业带来些什么机遇和变局呢?
    
    

三个机遇刺激IC需求增长

    
     IC设计业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自1999年以后,IC设计业规模逐渐扩大,到目前为止,国内设计企业总数达450家左右。
    
     以应用为核心的消费电子时代,对IC设计业来说,不仅意味着更大的需求,还有更多的机遇。
    
     这首先体现在具有知识产权的芯片上。虽然国内IC设计企业与国际大公司还有很大的差距,但也有40%~50%的设计公司具备了独立下单的能力,同时也拥有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IC设计在自主产品的技术含金量也呈上升趋势。2004年1月,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全面启动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随着市场对集成电路芯片需求的急剧增长,专家预测,2002年-2005年间,我国半导体市场仍将保持30%左右的增长速度。信息产业部“十五”规划提出,到2005年我国IC的产量要达365亿块,销售额达800亿元左右,且能满足国内IC市场30%需求的目标。
    
     需求拉动增长,这是IC设计业的第二个机遇。
    
     从消费电子市场自身来看,高档电视、DVD和数码相机等已成为消费热点。同时,越来越多的全球电子设备生产工作外包给亚太地区,进一步带动了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在消费电子市场的刺激下,IC市场需求将不断增长,预计到2010年,我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IC市场。据分析,到2007年底,我国的晶圆产能将达到全球的十分之一;到2020年,我国有可能成为全球最重要的IC制造生产地。
    
     消费电子市场同样能为IC设计业带来新的机遇。
     而这些,都为IC设计企业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四个转变完善IC设计业体系

    
     机遇是美好的,但并不意味着一帆风顺。对IC设计业也是如此。
    
     随着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发展,国内IC设计业原有的政策服务和支持体系也将面临诸多新的情况。转变是必需的。
    
     从平台服务转到市场需求服务。半导体产业的IP定义为用于ASIC、ASSP、PLD等当中,并且是预先设计好的电路功能模块。而一个企业的设计力量毕竟有限,许多专门功能的模块在公司内部无法快速而成功的开发出来。因此从提供EDA工具服务为主的平台服务转变为与产业化相关的 IP应用开发技术支持为重点技术市场需求服务是必需的,IP作为授权使用的知识产权,对共享设计资源,加快产品进入市场起着关键的作用。
    
     从支持单个企业到产业链和核心竞争力。突出数字电视、手机、显示驱动和消费类关键芯片等重点产品。
    
     目前国内有包括深圳在内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七个,仍有中小型的IC设计企业不断在加入。而与企业数量增加不相称的是拳头产品不多、产品不系列、技术层次偏低。为提高国内IC产品核心竞争力,政策由对扶持企业项目转变到加强扶持承担重点项目企业,将支持单个企业创业转变到以建立核心产业链中芯片组的关联企业为引导,重点放在如:数字电视、手机、显示驱动和消费类关键芯片等方向上,同时引进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支持和市场推广等手段,形成国内IC产品的整体优势。
    
     从资金到技术和市场资源。政府的资金扶持投入在总量毕竟有限。目前国内IC设计业产业链的不完善,使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在Turnkey服务、后端设计服务、IP服务、MPW投片服务、测试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增加。甚至由于技术服务体系的不完善而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设计能力的提高,而单一企业又很难自身投入建立完整的服务环境和技术支撑体系。因此,通过对企业的资金扶持到建立完善的设计服务体系,发展健康完善的产业链变得必要。
    
     培养实用技术型的设计专业人才。IC设计业需要更多的专业设计人才,但目前的人才培训更多地是还停留在工具推广技术培训层面上。通过建立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进行序列的职业资格考核,培养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实用设计专业人才也是缓解集成电路设计业发展的人才瓶颈的方式之一。
    
    
新的发展模式

    
     随着WTO进程的不断深化和集成电路零关税的实施,IC设计业新的运营模式也在酝酿成熟。
    
     专业化。半导体产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IC产业的专业化分工日益完善。部分IC生产环节,尤其是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和封装测试已经逐步向亚太地区转移。这一机遇也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一次挑战。对于企业而言,必须具备更加专业的技能,才能在同类业务的竞争中占有先机。
    
     市场化。目前我国的IC产业的现状是与市场脱节。某国内设计公司总裁曾指出:“国内某著名公司一年设计120多种芯片,进入市场的只有12种,原因是设计周期较长,跟不上整机的需求。”可见没有市场的产品如无水之鱼,没有发展的余地,也不可能为投资带来回报。尊重市场规律,按市场需求提供服务。为国内的IC设计企业创造市场,并把他们全面推向海外市场,这也是IC设计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国际化。WTO和零关税将使国内的IC产业不可避免的走上国际化的道路。虽然这意味着我国的IC产业将面临巨大的冲击,但也带来了国际先进技术经验和共享国际资源的机会。事实上,由于IC产品体积小、运输方便,技术交流容易,所以几个国家的公司合作完成一个项目或者一种产品已经越来越普遍,国界对IC产业的制约或限制越来越小。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是IC设计产业充分发展的必由之路。
      
     虽然改变需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世界半导体行业在复苏,IC产业结构在重组,经济重心向东方转移,消费电子时代为期不远。在这个大环境下,2004年仍是IC设计业值得期待的一年。
    
    
(编辑 甘心)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