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市场:90纳米的较量
来源:eNews 作者: 时间:2004-01-18 18:54
(华强电子世界网讯) 随着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复苏,芯片代工市场开始透露出浓浓的硝烟味,新一轮芯片代工份额争夺战已经打响。如果说过去的竞争主要是规模和产能的较量,那么,未来的竞争将集中体现在技术和经济实力上,谁能押上更大的赌注,谁才能占领技术的制高点,从而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技术:竞争的法宝
去年3月,IBM悄悄打了台积电一枪,把台电积的老伙伴nVIDIA拉开到自己门下,双方达成多年期战略联盟协议。根据协议,IBM为nVIDIA制造新一代图形芯片NV35,总价值超过1亿美元;nVIDIA可享受IBM全方位的代工服务,并采用IBM的90纳米及未来的65纳米芯片制造工艺,以保证在与对手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今年元旦刚过,IBM又打了台积电一枪,与威盛结成代工合作伙伴,IBM采用90纳米SOI/Low-k制造技术,将于2004下半年为威盛推出代号为"Esther"的下一代处理器。威盛也是台积电的盟友,而且堪称铁杆合作伙伴,但是,为了追求更低耗电量、更高效能的目标,威盛把下一代处理器的代工交给IBM,无疑给了台积电一个难看。
IBM偷袭台积电,轻取nVIDIA和威盛两大芯片供应商,靠的是什么?很显然,nVIDIA和威盛选择IBM作为新的代工伙伴,看中的都是IBM的先进技术:90纳米SOI/Low-k制造工艺。
目前世界芯片产品更新速度明显加快,晶圆生产线处于升级之中,在高端芯片制造领域,12英寸 (300毫米)正在取代八英寸 (200毫米),0.13微米刚刚成为主角,又面临90纳米的超越。下一代芯片开发商看好90纳米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性能和节电降耗,而90纳米还具有更多优势:缩小晶体管体积,提高晶体管数据传输性能,降低晶体管的价格,等等。
2000年以来,芯片业跌入低谷,但芯片制造技术则进入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芯片制造商要想赶上芯片复苏,并更好地生存下去,就必须在衰退中保持技术继续进步。近两年,IBM投资50亿美元扩张芯片生产线,从2002年底开始研制90纳米(0.09微米)芯片,在2003年下半年全面投入90纳米芯片生产。
与此同时,IBM开始营造一种新的代工模式,利用其先进工艺赢得客户的新一代芯片订单,通过密切合作,共同在高端芯片领域树立权威形象。2002年,IBM只占全球芯片代工4的份额,虽然远远落后于台积电的43和联电的18,但成长势头迅猛,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晶圆代工商。
作为全球第一大芯片代工商,台积电虽然不断加快技术进步的速度,但由于0.13微米工艺上的问题,给IBM创造了最佳商机,失去了nVIDIA代工NV35的订单。这一次,威盛弃积电选择IBM,依然是技术的胜利。
先进技术是代工商争夺订单的法宝,在芯片制造业走向两极分化的未来市场上,只有成为高端技术产品的研发者,占领技术的制高点,才具有高性能代工的竞争力,否则就将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亚太代工市场刀光剑影
据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预测:200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将增长20以上,半导体芯片销售额可望达到2100亿美元,接近2000年的历史最高水平。全球半导体协会 (SIA)预测,2004年,无论北美和欧洲,还是日本,半导体销售都将大幅增长,亚洲半导体市场增长率高达20以上,是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
全球三大芯片代工商台积电、联电、特许半导体都在亚洲,未来,亚洲半导体市场最具增长潜力,芯片代工的竞争也必将愈演愈烈。中国大陆将是新一轮芯片代工的主战场,台积电起诉中芯国际侵犯其专利权,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预示着国内代工市场的国际性竞争正式拉开大幕。
代工业将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是高性能代工,一个是低性能代工。在未来芯片代工市场上,巨头之间的竞争更加惨烈,如果在这个领域做不到前三名,那么就有可能被淘汰出局。
在全球代工领域,台积电树大根深,不仅可以帮助合作伙伴化解风险,也能在竞争中适时化解自身的风险。联电不仅拥有自己的晶圆厂,而且拥有从IC设计、到芯片组开发、再到CPU制造的完整IC产业链。
IBM主要针对高阶晶圆代工市场,从2002年开始采取多种策略,在亚太地区寻求芯片业务增长点,提供高端芯片代工服务。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市场,更是IBM芯片代工扩张的重点区域,目前,IBM已在上海外高桥投资建成一座大规模有机芯片封装生产基地,总投资24.8亿人民币。
IBM的芯片收入占硬件产品收入的比例已达20,在高端芯片代工市场上,IBM不仅成为Nvidia和威盛下一代芯片的代工伙伴,而且还为索尼代工PS3芯片。同时,IBM与新加坡特许半导体合作,共同开发90纳米、65纳米晶圆技术,并且已从联电手中夺走了AMD下一代以及下下一代CPU芯片的订单。获得AMD微处理器的订单,是IBM晶圆代工事业的一大胜利,IBM和AMD结盟之后共同表示,从2003年底采用90纳米工艺制造芯片,并合作开发65纳米和45纳米晶圆工艺,应用在高效能、低耗能处理器之中,预计基于65纳米技术的第一批合作产品可望于2005年上市。
目前,国际市场芯片制造主流技术是12英寸/0.13微米,十大芯片巨头正向90纳米迈进,而我国的芯片生产线大多都在0.25微米以上,只有中芯国际获得德州仪器授权使用0.13微米制造工艺。从整体上看,在芯片制造技术领域,我国大约需要10至15年时间才能追上世界先进水平,2010之前,中国芯片制造业没有足够实力可与国际巨头竞争高端市场。
在90纳米技术领域,台积电和联电虽然起步不晚,但在争夺高端芯片代工订单方面,已经明显输给IBM一步。IBM长期积累,实力雄厚,芯片制造技术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并正在通过种种渠道,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对台湾芯片代工双雄的威胁不可低估。从亚太地区芯片代工市场的发展趋势看,由于IBM的杀入,台湾芯片代工厂的订单已经受到很大影响。在高端芯片代工市场上,台积电和联电以及中芯国际如果不能战胜IBM,就很难立于不败之地。
芯片代工:高处不胜寒
2004年,90纳米技术将导入生产线实现量产,芯片业即将进入90纳米时代。对于芯片制造商来说,90纳米是更加尖端的技术领域,设计90纳米芯片需要3000万美元的投入,建一座90纳米芯片工厂要投资30亿美元。芯片制造能否顺利进入90纳米时代,已不仅仅取决于技术进步,关键在于芯片制造商有没有足够的财力,投入巨额资金购买设备。
90纳米技术的最大挑战在于资金,经济因素已经上升到竞争的主要地位,这对所有的芯片制造商都是一个严峻挑战。面对90纳米的挑战,即使是在全球范围内,有实力进行投资的公司也是越来越少了。
中芯国际是我国最重要的晶圆代工厂,技术进步很快,并正在向高阶工艺迈进,但是,从2003年初才开始投入90纳米工艺的研发,比竞争对手至少落后了两年时间。
台积电90纳米研发起步较早,已成功导入90纳米工艺生产CPU与绘图芯片,并与飞利浦、意法半导体、摩托罗拉、NEC等巨头结成联盟,共同研发90纳米工艺,计划在2004年底推出65纳米样品零件。
联电在8英寸晶圆上发展90纳米初见成效,与Infineon、意法半导体合作,在12英寸晶圆上开发90纳米技术,预计在2004年前陆续推出逻辑(Logic)、混合(Mixed Mode)、嵌入式DRAM(e-DRAM)与嵌入式SRAM(e-SRAM)等四项工艺。
东芝和索尼一直在联合进行一项为期3年、耗资1.2亿美元的研究计划,其芯片生产工艺比对手的0.13微米领先二个台阶,还将更进一步超越对手,计划从2004年3月起制造65纳米芯片,并且采用65纳米工艺把DRAM内存、逻辑和其它功能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代工教父张忠谋分析指出,最近的芯片设计难以跟上摩尔定律预测的速度,成本问题将导致摩尔定律无法继续。近几年,半导体效能每18个月晶体管增加2倍的摩尔定律越来越难以维持,从0.18微米至0.13微米的量产转换时间长达3~4年,比摩尔定律规范的时间延长不一倍,从0.13微米至90纳米的量产,期间可能需要更长时间。90纳米技术真正能被市场大量应用,至少还要2~3年的时间。
但是,90纳米成芯片制造技术的主流,已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未来,无论是PC市场,还是消费电子市场,最后的赢家也许会有不少,但是,能够站立在芯片制造技术潮头呼风唤雨的厂商,毕竟只是极少数。芯片制造进入90纳米时代,对于芯片制造商来说,最大的挑战已不再是技术上研发的实力,而是经济上的压力。谁有能力加大赌注,拿出巨额资金购买设备,谁就能率先推进90纳米,并向90纳米以下更先进工艺迈进。
(编辑 胡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