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市场进低谷 汽车电子路茫茫?
来源:华强电子世界网 作者: 时间:2004-07-30 16:55
(华强电子世界网独家报道) 据近日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发布的信息,6月份全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1.90万辆和38.01万辆,产销率为90.72%。从增长率来看,与上月相比产销分别下降了1.41%和4.06%。北亚车市商务信息部副部长且小钢介绍,该市场6月份的交易量为3237辆。“这是今年以来的最低数量,应该说汽车市场已经进入谷底了。而且这个谷底不是V字型,而是U字型。”放慢增长速度的汽车销量从谷峰降到谷底,让各业者意识到,中国的汽车行业已经改“爆发式增长”为“平静增长”,那么在汽车市场处于一个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过程中,为响应趋于理性投资,作为休戚相关的汽车电子行业应该路走何方呢?
是何原因所致?
对于今年的汽车销量从谷峰降到谷底的事实,且小钢认为,所谓不是V型谷而是U型谷的意思是说,V型是指能够比较快地走出谷底,而U型是说走出谷底所需要的时间更长一些。由此可见爆发性增长的中国汽车行业也遇到了不小的成长压力。那么,这些成长压力的造成究竟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呢?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副主任刘长认为,今年二季度以来,汽车尤其是轿车市场的下滑是汽车市场的必然趋势。原因一是补偿性增长因素大幅度减弱,轿车销售价格2001年前高于国际市场;二是消费信贷超正常宽松导致的提前消费或消费透支。另外,油价过高也是大问题,城市交通问题要通过改善交通管理来解决,停车场的问题要放开建设管制。今后,将有更多的人考虑汽车使用的成本问题。因此他总结说“宏观经济和居民收入以及价格是影响汽车市场的根本因素”。也因此,业内人士把2004年称为是中国汽车产业由超常规的“爆发式增长”向较快速增长的过渡阶段。
正因为中国汽车市场处在了一个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过程,那么从理性消费角度预测,2004年下半年汽车价格下降的预期因素将使部分消费者持币观望,现代汽车服务业的滞后发展也会抑制部分需求;汽车生产企业的行为趋于理性,为了避免过多的库存,接下来的产量增长速度也会较前段时间放缓。那么试想,中国汽车产量增长速度一旦放缓,必然影响到休戚相关的汽车电子行业获利水平。作为新兴行业,汽车电子行业又该如何在这敏感时期迅速成长呢?
如何改变“窘境”?
从不成熟向成熟过渡,汽车行业在利润方面正在开始走出“暴利”阶段,其利润率也开始逐步降低,汽车产业已处于由能取得丰厚利润的“先进入”阶段向“低成本”阶段的过渡之中,这一过渡必将使方兴未艾的汽车产业也面临同样的“窘境”。
根据“中国产业发展跟踪研究短期预测模型”的分析,预计2004年第三季度汽车行业销售收入累计可超过7380亿元,同比增长率将达25%左右;利润总额6300亿元,同比增长约15%左右。2004年全年汽车行业销售收入累计可超过9950亿元,同比增长率仍将高于25%;利润总额达到850亿元,同比增长约15%。2004年全国汽车产量有望达到560万辆,实现约25%的增长速度;轿车产量将达到260万辆,比2003年增长26%左右,但它带来的一个结果是使汽车企业的库存压力将进一步加大。那么作为汽车电子行业,该如何从中巧妙分食蛋糕呢?
从客观角度而言,目前中国汽车电子产业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汽车电子产业 的发展存在着产品结构失衡和民族资本缺乏方面的问题。首先,产品应用层次十分落后。近年来国内汽车电子产品销售额增长率大于销售量增长率,主要是由于高附加值汽车电子产品在所有汽车电子产品中所占比重有了提升,和汽车电子产品成本在汽车整车价值中的比重有了显著的提升,不过国内产业对这部分高附加值产品的供给还极为有限,多类产品大量依赖进口,导致这部分产品的价格在一段时期内持续看涨。一方面,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等产品越发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汽车音响和汽车空调等产品供过于求。
其次,虽然中国汽车电子企业或涉及汽车电子生产的企业现在有1000多家,但绝大部分企业规模都比较小,产品单一并且技术含量较低,规模化大生产还未形成,企业的技术主要来源于国外。
更严峻的是,面对中国潜在的巨大汽车电子市场,国外汽车电子供应商已积极介入。近几年新成立的汽车电子企业中,合资企业约占70%,合作伙伴中有许多是汽车电子零部件行业的跨国公司,这些企业已经成为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中外合资合作的汽车电子零部件产业竞争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因此,我国汽车电子行业的当务之急就是积极筹建汽车电子产业基地、制定发展汽车电子产业鼓励政策、营造发展汽车电子的良好环境、打造本地汽车电子产业链。
“钱景”如何把握?
对于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有经验人士指出,这绝不单纯是一个技术问题,而首先是一个技术经济问题,和产业、市场密切相关的问题。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基本处在依靠市场拉动的阶段,在技术高端缺乏竞争力。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这一事实基本决定了我国的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在现阶段要走以市场拉动为主的道路。而市场环境拉动很多时候将取决于政府对发展汽车电子产业的政策鼓励。
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副司长王秉科在2004(深圳)汽车电子论坛上曾指出,信息技术的应用赋予了汽车更多的功能,未来世界汽车工业发展主导权,将落到汽车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技术应用上来。而汽车电子产品的开发利用和应用,是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一大热点,不仅给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也为电子信息产业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汽车电子元件供应商的角度而言,中国的汽车电子产品制造商的市场切入点,应当是国内的卡车市场和国内自主开发的轿车市场。只有占据了这一市场,才具备打入合资、国外汽车制造商的供应链的基本条件。
有鉴于此,IT产业发展与应用服务研究所所长孙平认为,从政府角度讲,一是应尽快组织力量,结合"十一五"规划,制定汽车电子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在试点基础上形成全国性的汽车电子发展思路。二是汽车电子作为产业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法规和政策作保障,目前国内急需制定既符合WTO规则又能促进本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体系。制定包括技术性贸易措施在内的法规体系,特别是要制定安全、节能、环保方面的有关条例,为汽车电子提供法律保障。三是在国家汽车产业政策出台前,增加汽车电子政策内容,优化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汽车电子的发展。四是抓紧制定国家汽车电子国际合作总体思路,协调推进整车与汽车电子的国际合作,扶持并加强本国汽车电子产业链建设。
从企业角度讲,整车企业应通过股权融合或生产协作,与汽车电子企业加强合作;应建立并加强产业联盟,制定比较严格的、又适合我国国情的油耗、排放和安全等行业标准,避免同行业低水平重复竞争;优势汽车电子企业应通过联合、并购、重组等,发展成为专业化的强势企业。惟如此,随着竞争加剧,汽车行业和汽车点行业的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的同时,我国汽车电子行业方能顺利分食到汽车电子4000亿美元的大蛋糕。
(编辑:何景)
欢迎投稿和提供新闻线索,欢迎您的批评和建议!
电话:0755-83291727
邮箱:hanying@hqew.com
电话:0755-83291727
邮箱:hanying@hqew.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