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我拿什么来超越你 我的对手Intel
来源:华强电子世界网 作者: 时间:2004-10-22 18:12
(华强电子世界网讯) 仅仅在几年前,三星电子里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永远不要在公众面前把自己的业绩和索尼以及Intel——被三星视为主要对手和模仿对象的两家公司,进行比较。然而,随着三星品牌国际知名度的大大提升,以及公司的资本总额超过了这家日本巨型企业,不允许提及索尼的禁令在两年前就废止了。三星的执行人员还不时在公众面前吹嘘它们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力量,并突出索尼公司的短处。
如今,对Intel的封口令也开始废除了。9月20日,三星电子半导体业务的总裁Hwang Chang Gyu在汉城的Shilla酒店的一个舞会上自豪地宣布,在2004年上半年三星在半导体业务上的收入有80%的增长。他还特别提到,这个数字几乎是Intel同期增长的四倍。“三星和Intel之间的差距由宽变窄了。”Hwang这样对参加舞会的记者、分析师和业界要人说。他的终极目标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制造商。
三星真的可以把Intel——这家几乎主宰了PC处理器市场的公司——从业界第一的宝座上拉下马吗?大多数分析师的意见是:为时尚早。但是,尽管这家韩国公司在半导体业务上的收入只有Intel的一半,但是三星还在其它的一些重要领域上占据领导地位:闪存,还有用在手机、数码相机和MP3播放器这些移动消费电子上的处理器。如果PC和小型移动设备之间的天平向后者倾斜,那么,Intel对PC处理器的统治地位就不能继续把它自动地送上业界的顶峰位置。
从2001年的第四位,三星相继超越了STMicroelectronics和Toshiba这些公司成为全球业界的第二号玩家,这要归功于其在内存芯片业务的迅猛增长。在今年前半年,三星卖出了74亿美元的芯片,占全球市场的7.3%。尽管这仍然比Intel的14.7%要落后,但是稳稳地超出以5.8%而位列第三的德州仪器。在闪存领域,三星在去年已经超越了Intel,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1%,而Intel只有15%。
Hwang称,三星的这种优势,仅仅会在人们对高质量视频与音频的要求不断提高、从而持续推动内存需求的时候才能继续增长。而他本人更相信,手机产品会推动业界的未来增长。“新手机的革命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新机遇。”三星的非内存芯片策略师Andy Cho表示,他称,对手持设备的需求会拉动对其它芯片的需求。
如今,三星正准备利用其在内存领域上的优势,以在更接近Intel核心PC业务的逻辑芯片市场上获得更大份额。逻辑芯片是数码设备的必要组成部分。虽然三星没有兴趣进入PC处理器市场,但是利用内存芯片和逻辑芯片这两大武器,三星就能够冲击Intel增加其手机市场份额的尝试。三星的执行人员称,三星的目标是在逻辑半导体的五个主要领域(包括图形传感器,显示驱动芯片,小型设备处理器)里获得超过20%的份额。到2007年,这些市场至少会为三星增加30亿美元的收入。
三星在手机领域里的地位,无疑能帮助其在以上市场获得立足之地。作为全球第三大的手机制造商,全球两家最大的液晶显示器生产商之一,以及数码相机和音乐播放器市场的有力竞争者,三星对这些芯片需求的理解不会亚于业界的任一其它玩家。三星的执行官员称,由于它们已经为自己的产品生产逻辑芯片,所以要为其它公司提供这些芯片就相对容易得多。三星已经在全球LCD驱动芯片市场上独占鳌头,占19%的份额。其现时的目标是要在2007年,抢占全球27%的显示驱动芯片——不单是液晶,还有等离子和背投——市场。
有人表示,这是很好的计划,但是三星的野心或许太大了。当然,三星是最大的内存芯片制造商,但是“三星要在非内存领域上证明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美林的分析师Simon Woo表示。而其它的一些业界观察者则表示,三星要在三年内获得上述5种逻辑芯片市场上获得20%的份额并非易事,因为三星必须要设计新的芯片,编写软件和围绕这些芯片构造设备,三年的时间太少了。而且,Intel并非三星的唯一要面对的对手。“在手持设备上,德州仪器会捍卫其地位。”iSuppli的分析师Jordan H. Selburn称。
Intel并没有就三星的计划做出任何评价。但是消息人士透露,Intel很重视三星这个对手。就如Intel看到的那样,三星的一个潜在的弱点在于:它在移动设备领域上即是竞争者又是供应者。“它们要和它们的客户竞争,这是一场灾难,因为你会丧失客户的信任。”一位业内人士评论到。
另一点就是,三星是否对移动设备的增长太过乐观。例如该公司预期,其3G手机的销售,到2007年底每年将有一倍的增长,这遭到了一些分析师的质疑。此外,分析师还担心,在明年,消费者对装有多种芯片的设备的需求会减缓,这对芯片的价格也会产生压力。三星的计划是在打赌,认为它们的芯片和大部分的产品会和低迷绝缘。
如果这是错的呢?“如果手机最终不是消费者的主要手持终端,三星的设想就不会实现。”Salomon Smith Barney的分析师Koo Bon Jun称。然而,Hwang对该计划充满了信心:“你不是在等待未来,未来是你创造出来的。”(文参考:businessweek、com,原作者:汉城Moon Ihlwan,圣马刁Cliff Edwards,纽约Otis Port)
电话:0755-83687741 E-mail:hfq2001@hqe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