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日本五大芯片制造商走出困境
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 时间:2003-07-09 18:43
导读:日本最大的五家芯片制造商通过削减资产和降低成本等手段都从技术产业的萧条中走了出来,现在他们面临着一个新的开始。《商业周刊》邀请标准普尔分析师对五巨头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认为他们虽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前路依然艰难,未来仍需努力。
过去两年间,日本最大的五家芯片制造商--日立、东芝、三菱电气、富士通和NEC,一直处于困境挣扎之中。自从2001年技术泡沫破碎之后,DRAM内存的价格降到了谷低,消费者们纷纷缩减支出规模,制造商的仓库中堆满了库存产品。更糟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海外手机市场同样萧条。截止2003年3月底的上一财年,上述五大制造商的总亏损额达到了9.34亿美元,即使是这样,相对于一年前的亏损130亿美元来说也算得上是一个很大进步了。
然而正当日本芯片商们一愁莫展之时,他们的台湾和韩国同行们却连创赢利新高。二者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日本芯片商们还坚持为从发电机到家用电器等各种产品开发芯片,而后者早已开始专注于核心竞争产品的开发、研制与推出。当日本五巨头认识到如果再不进行调整的话将会永远离芯片市场而去时,他们开始重组自己的商业模式。首先,他们放弃了一些低回报的产业,仅过去两年间就裁掉了12%的资产。富士通是五家中力度最大的,该公司19%的业务部门遭到了精减。芯片部门的精减帮助这些公司拥有一个比较看的过去的资产负债表,降低资本支出成本,五家企业通过这一举措平均降低40%的成本支出。
举例来说,日立和三菱电气于2002年建立一家名为Renesas的合资公司,专门生产大型一体化芯片。日立公司更进一步与NEC合作成立了Elpida合资公司,这家公司被认为是日本唯一一家纯粹的DRAM内存制造商,其它企业都已放弃了这一业务。NEC还计划于6月24日在东京股票交易市场为其半导体部门NEC电子公司发行3400万股的股份,NEC电子公司将集中力量进行研究、开发、制造和销售内存产品,这也是今年日本市场最大的一次IPO。东芝和富士通去年宣布结盟,但具体计划还未付诸实施,其中后者认识到内存芯片业务已经成为了自己的经营负担,希望将其闪存业务转给一家由AMD控制的合资公司,富士通半导体部门的整体资本支出将从40%降到25%。
此外,两年间五巨头还通过高层领导提前退休和关闭海外工厂等措施降低了15%到20%的固定资产成本。一些产品加工厂从日本移到了中国等其它劳动力相对低廉的国家。NEC公司的手机业务就随着NEC加大在中国的生产量而实现了赢利。上述努力使五巨头上一财年的总营收增加到了50亿美元,年比提高10亿美元。还有,五家公司在削减债务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2002年3月以来,它们83亿美元的总债务下降了14%,进步明显。其中NEC速度最快,190亿美元的外债减少了34%。所有五家公司一改往日亏损局面,都报告实现了赢利,信用风险大为降低。各家公司的管理层在确定和提高各自核心竞争力方面做的非常不错,此前五家公司的DRAM芯片、手机和系统集成等业务明显扎堆,重组之后,各个公司分别找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例如,收购IBM公司硬盘业务之后,日立公司专注于2.5英寸和1.5英寸硬盘等存储与微存储设备的生产。东芝公司将继续其在NAND式闪存市场的优势,三菱公司不再生产传统的发电机和工业自控产品,而NEC和富士通则将致力于电信与网络产品的开发与制造。
另外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五巨头正从日用产品或可能在最近的未来成为日用产品的业务中摆脱出来,除了Elpida公司以外,日本芯片商们基本上都脱离了DRAM内存业务,他们还减少了为家用电器生产芯片的规模。然而不幸的是,即使通过上述举措,我们标准普尔的分析师还是认为五巨头在前路上还将面临很多挑战。虽然他们的总体债务已经下降,但是信用危机依然存在,五巨头债-股比率平均值为2,这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值得警惕的。单单NEC一家的债务额将达到了股本总额的3倍。与之相比,很多美国芯片制造商的上数比率还保持为零,很少有超过1的。第二,五家公司采取的重组措施目的都是为了生存,并非刺激发展。在缩减部分资产的同时,他们同时失去了自己的一些竞争优势,最终他们还不得不面对缺乏真正赢利手段的尴尬。鉴于所有这些因素,我们并不推荐投资者们购买五家公司的股票,尽管他们的股价相对较低。我们为三菱电气定为持有,为日立定为避免持有,为东芝、富士通和NEC定为售出。
自从2000年夏季至今,五家公司的总体股价下降了60%,NEC和富士通最为显著,分别下滑79%和88%。芯片价格自6月中旬以来有所回升,反映出美国市场的恢复。但是,我们还是认为这些公司债务总额超过公司资本2倍的现象是很不正常的,五家公司的信用危机和赢利较低的现状令我们担忧。我们预测今年夏季的反弹过后,五巨头的股价将出现一次较大的调整。(原文作者:标准普尔分析师John Yang;编译: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