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报告:2003全球经济可望缓慢增长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 时间:2003-02-12 19:42
●全球经济将持续缓慢增长。摩根大通预测2003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5%,下半年有望达到3.0%
●企业开支的稳步上升将带动2003年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更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也支持着亚洲地区新兴市场的消费支出,尤以中国和韩国最为显著
●美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2003年美国将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亚洲几个主要的新兴经济体、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将成为这一增长浪潮的先锋
●战争阴影对全球风险的影响力难以预测。有关1990—1991年海湾战争的历史经验不能为我们提供可靠的基准
●约翰·列普斯基(John Lipsky)
2003年全球经济将继续缓慢增长
消费需求的不断上涨、低通货膨胀率及扩张性货币发行和财政政策的影响等因素成为支持这一趋势的中坚力量。虽然2002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仍比较缓慢,但范围却有所扩大。摩根大通预测的几乎所有经济领域都将步入恢复期。
摩根大通预测2003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5%,下半年有望达到3.0%。鉴于2002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这一事实,经过对各种因素的认真分析,我们认为今年经济形势将有所起色,而作出谨慎乐观的预测。2003年,本行预测商业支出将会突破阻力,实现大幅增长,抵消家庭消费需求的日渐衰微。同时,先前一些降息和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需求的增长。
美经济增长领先西方
在美国,企业坚持不懈控制成本的努力已开始产生积极作用。GDP统计数字显示,企业税后利润自2001年第三季度以来首次恢复到13%的增幅。同时,边际利润自2001年跌至8年来的最低点之后,现在已恢复到5.3%左右,接近于最近几十年的平均水平。而标准普尔500强企业分析的相应数据显示更强劲的增长。目前,美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先决条件均已就绪,即稳定的需求增长、不断提高的盈利能力和充足的资金来源。
本行预测2003年美国将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亚洲几个主要的新兴经济体、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将成为这一增长浪潮的先锋。然而,他们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却要远远小于美国。
美国与三大工业国竞争伙伴的经济表现比较尤其值得一提。截止2003年第三季度美国国内需求增长达3.7%,而欧元区和日本却仅分别为0.3%和0.7%。尽管出口收入被表现欠佳的国内需求抵消了一部分,但2002年欧元区取得年增长率1%—2%。虽然日本在过去两个季度内增长率一路攀升至3.5%,但其在2002年早期的表现却是差强人意。此外,本行还预测日本经济增长率将会在本季度和2003年初出现大幅回落。
虽然全球经济增长率在2002年第四季度仅为1%左右,但本行预测这一乏力势态将很快得到扭转。美国对零售和制造业进行的最新统计显示,美国经济的增长步伐在年底有加快的迹象。藉于此,我们预测美国GDP在2003年第四季度较去年同期相比将有望增长3.4%,同时商业支出的稳步上升也将有助于消费需求保持温和增长势头。
三大工业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趋势也各不相同。欧元区经济的增长步伐在未来几个月内仍停滞不前,同时德国失业人数的增加和财政紧缩将会遏制消费需求的增加。预计2003年上半年欧元区经济的季度增长率将不会突破2%关口,下半年有望出现转机。日本经济的放缓慢程度看来有所扩大,这一点反映在紧缩的出口需求和不断降低的消费需求。
因此,2002—2003年全球经济的增长形势将视地区而异,从而重现上世纪90年代的情景。当时,美国经济的涨幅远远超出其三大工业国竞争伙伴,而欧元区的涨幅则高于日本。
消费支出前景迥异
近年来全球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消费开支维持靠稳。然而这一特征并非完全适用于全球。
近来美国的消费形势一片大好,截至2002年第三季度的一年里,消费开支猛涨了3.7%。在失业率不断上升、股价不断下跌,以及2001年“9·11”事件的背景下,这一结果非常引人注目。尽管如此,美国消费开支的增长仍于2002年第四季度停滞下来。这一颓势部分是2001年美国消费者开支连续上下起伏增长的延续。而这种波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汽车销量的潮起潮落。但是从更根本上来看,2002年第四季度不景气的消费支出或许体现了向来年更为平缓支出趋势的过渡。不管就业形势是否会出现预计中的好转,实际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长不太可能达到过去四个季度的水平(受政府的减税和退税举措影响)。另外,大幅削价使汽车销量大增,不过这种势头不会持续多久。据摩根大通预测,美国的消费支出将在截至2003年第四季度的一年里增长2.9%。
强劲的消费增长势态和活跃的房产市场也是多数其他英语国家(包括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一个特色。紧随着美联储的举动,这些国家央行在2001年都大大放宽了其货币政策,从而使这些国家全然避免了经济萧条,低利率和就业市场趋紧大大带动了房价的上升,在英国和澳大利亚表现尤为突出。更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也支持着亚洲地区新兴市场的消费支出,尤以中国和韩国最为显著。
相比之下,欧元区和日本却缺乏对消费支出的大力支持。欧元区消费需求自2001年春季以来就陷入停滞。消费开支的缓慢复苏始于今夏,届时消费势头开始以1.9%的年增长率爬升。
然而,我们认为欧元区消费者在接下来几个月内将会面临新的阻碍。在提高收益的驱动下,欧元区企业看来又发起了更加咄咄逼人的新一轮裁员,这将导致未来几个月内出现净增大量失业人口。与此同时,尤其是在德国,财政政策正发生紧缩。不断上升的失业率很可能会在下一年中期将消费支出增长率限制在2%左右。不过,消费需求增长在2003年后期前景应一片光明。特别是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预计在今年上半年将显著下降,这将进一步巩固实际个人收入的增长。
同期,失业形势预计在日本还会持续。由于旺盛的出口和惊人强劲的消费开支,日本经济自去年春季以来经历了短暂的回升。但企业仍继续进行裁员并减少薪酬以期提高盈利,使消费者动用存款来支付消费,这种情形不可能持久。消费者和企业的信心近几个月来已经下滑,这反映出对劳工市场的不良状况、不断走低的股市以及迫在眉睫的银行业重组顾虑重重。已经公布的去年10月份家庭支出的下降可能标志着消费缩减进入延长期。事实上,在截至2002年3月的一年中增长率达到2.5%的健康水平后,摩根大通预测下一年消费将疲软。
收益提高有助增加
全球商业投资减少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即2000—2001年经济低迷的主要原因———于2002年第二季度期间结束。其后,库存和就业形势都逐步稳定。在科技行业的引领下,设备支出日益增加,前进步伐稳健。但是,在商业设施(例如工业设施、办公室、商店)上的投资依然急剧下降。
尽管有这些不利因素,但最终可能出现的结果是2003年企业开支和就业呈缓慢增长。我们认为,在2003年固定设备上的投资也可能出现适当提高。2002年第二季度,全球设备支出以季环比2%的年增长率稳步增长,也是自2002年后期以来首次出现此种涨幅;初步数据揭示在第三季度也出现了类似增长。
美国企业以强劲的生产力增长和相对乐观的收益增长一路领先。同样,在2002年上半年,资金支出在亚洲也有不小提高。但是这种势头在今年夏季就可能消失,因为科技产品制造商会日趋谨慎。我们仍然预计这些地区会引领2003年资本支出形势的再次好转。
政策举措举足轻重
当前美国正在酝酿额外的政策支持,这将会扩大三大工业国增长差异。去年11月,联储将利率下调50基本点至1.25%。我们坚信美国经济在2003年将受到另一轮财政刺激以求增长。具体措施的规模目前尚不明了,但至少将达到GDP的0.75%(各州和地方的净缩减额)。欧洲央行(ECB)在其去年12月5日的会议上对美国联储的降息作出了响应。欧元区当前的实际短期利率仅为0.5%,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作出了越来越多的有力支持。但是,2003年欧元区的财政政策将随德国的税率上调而转为紧缩。在日本,日本央行(BoJ)和政府已推出温和措施支持经济。但是这些举措目的更在于抵消银行改革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而不是提供新的刺激。
我们认为联储和欧洲央行最近所作的降息举措是此轮放松政策的最后一步,如果增长低于预测,新举措可能将再次出台。无论如何,我们认为央行加息的机会仍属遥远。考虑到欧美两地市场积累了过剩生产力,通胀压力的积累将极为缓慢。同时,预期到2003年下半年经济增长才会形成趋势。至于当前,我们预测联储将从2002年第三季度开始逐渐提高利率,欧洲央行预计将于3个月后跟进。
对于联邦政策的市场预测将受制于未来数月情况是否发生突变影响。考虑到市场复苏前景依旧不稳定,利率仍将远远低于平衡水平。但是,该局面不会永远持续下去。
最终,投资者将确信市场即将出现转机。信念的转变将来源于伊拉克局势的明朗、长期的就业增长或企业资本开支的上涨。投资者态度的巨大变化将伴随着联储对政策的重新评估。即使通胀保持良性前景,但投资者仍可能对中期的膨胀前景存在顾虑。此类转变将对市场利率带来重大影响。
通胀将再创新低
在持续缓和增长、充足的劳动力及制造能力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全球通胀萎失趋势将在2003年得以维系。美国和欧元区的基本膨胀率都在下降,服务领域的通货膨胀加重了商品领域的疲软状况延续。我们预测,到2003年中期,这两个地区的基本膨胀率都将下降到1.5%。日益上升的失业率和平缓的劳动力报酬增长对服务价格步伐减缓构成支持。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技术领域之外的商品价格紧缩状况或许已有所减弱。这一趋势反映了需要逐步回升和工业商品价格随之上升。日本的通货紧缩压力仍然较大,预计截至2003年第四季度核心消费者物价将下降1%。
与核心膨胀的衰退相比,利率在多数工业国家攀高,我们认为这一趋势将延续至2003年初期。这一异常源于油价,当前比去年同期水平高出50%。但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