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世贸第一年深圳开放迈大步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 时间:2003-02-18 20:05

     (华强电子世界网讯) 蓦然回首,深圳与WTO“亲密接触”已有一个多年头。一年来,跨国资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抢滩”,深圳服务贸易领域利用外资“全面开花”;在加入世贸后并非一帆风顺的出口道路上,深企应诉反倾销捷报频传,更多企业懂得了用WTO规则保护自己;也是在这一年,深圳市应对加入世贸的权威服务机构WTO事务中心挂牌运作,政府运作更高效透明日益与国际惯例接轨……
    
     深圳,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在对外开放的道路上与世界的距离拉近了。
    
    

跨国资本争相涌入服务业

    
     进入2002年,跨国资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入深圳,去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达到4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这一年,诸多外企兵团争相将大本营———大中华区总部或亚太总部移至深圳;有眼光的跨国公司也将研发中心设在深圳;一些跨国公司一改昔日的保守状态,开始向深圳转移母公司最先进的技术。
    
     2002年3月,全球第二大软件企业———甲骨文软件公司在深设立其在中国乃至亚洲首个研发中心,并计划未来5年加大研发力量,使之成为甲骨文在美国以外最大研发中心。10月,名列《福布斯》全球企业“超级100强”榜首的美国通用电气在深打下第一根“桩”,成立深圳通用精细有机硅有限公司。与新企业加盟叫劲的,是老企业的“大手笔”扩资,杜邦、欧姆龙、三洋电机等纷纷追加投资,将生产基地迁到深圳,建立配套产业群。
    
     不过,在汹涌的外资潮中,最让人兴奋的,是外资对我市服务业的全线攻势。在这个最敏感也最急需发展的领域,近一年来外商的投资热度直达沸点。
    
     以金融业为例,数家国际大牌公司“染指”:香港渣打银行进入平安保险股份公司,美国新桥集团入主深圳发展银行,首批台资银行台湾华南商业银行在我市“登陆”,中外合资的深圳中科智担保投资公司和加冠信用担保(深圳)公司也相继成立。
    
     若以外资注入的规模和速度论,商贸流通领域的开放最为瞩目,成了外资眼中的“香饽饽”。全球零售业巨头竞相在深设点,沃尔玛将全球采购中心迁至深圳,在华采购额已达100亿美元;英国最大零售集团、全球500强的翠丰集团在深建起2万多平方米的百安居华南旗舰店;同样是世界500强,日本吉之岛在深圳的首家店以综合购物百货超市业态露面,使深圳商业形态更加丰富。此外,7-11、家乐福、好又多等零售商也在继续“跑马圈地”。有数据显示,目前,仅在深从事国际采购业务的就有IBM、索尼、三洋、住友等28家跨国公司。
    
     其他如电信、证券、旅游、运输、中介等领域,虽然实际运作较少,某种程度体现了外资的审慎,但禁区毕竟已打破,潮流在前行。来自市外经贸局的数字显示,到目前止,来深投资的知名跨国公司有200余家,其中世界500强86家。
    
     对于外资匆匆而来的脚步,甲骨文执行副总裁威廉姆斯在公司开业时的讲话可做注解。他称:“稳定的政治环境、持续的经济增长、加上入世带来的积极效应,把中国变成了全球的‘投资绿洲\’。如果一个跨国公司没有中国战略,就不能实现全球化。而选择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无疑意味着更大的商机。”
    
     而来自政府的态度也越来越明朗,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鼓励跨国公司来深设立采购中心;鼓励跨国公司以并购方式收购国有企业股份;以全方位的开放态势,提高引资的质量和水平。
    
    
出口企业遭遇反倾销勇打“洋官司”胜算多

    
     技术壁垒、标准壁垒、反倾销……,曾经使多少国内企业处于被动、眼睁睁地吃亏。
    
     不过,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一年,在深圳继续高坐全国外贸出口“十连冠”的背景下,这些令人头痛的词汇竟然总和深圳企业的捷报相连。拿起WTO赋予的合法权利,越来越多深圳企业敢于大声对反倾销说“不”,懂得了保护自己。
    
     就在日前,马来西亚对华自行车反倾销案传来喜讯:在涉案的30多家国内自行车企业中,深圳宝安南方自行车公司虽然所占出口市场份额小,但由于“出招”及时,策略得当,成了此宗反倾销案惟一也是最大赢家,获得11.83%较低税率。由此,在国内自行车行业历史性拥有一家公司独占一国合法进口市场的地位,公司自行车出口马来西亚因此猛增5倍。
    
     时间还可追溯到2002年8月1日凌晨3时,这个时刻也将牢刻在中国加入世贸一年深圳大事记中:加拿大政府对中国出口挡风玻璃反倾销案作出终审裁决,深圳奔迅汽车玻璃公司和信义汽车玻璃(深圳)公司胜诉,加拿大对两家企业的出口产品所征收的加权平均税率为零。这是我市第一宗出口反倾销胜诉案,也是我国加入WTO后第一宗外国对我提起的反倾销案。越来越多反倾销案胜诉,为改善我市出口商品国际贸易环境,提高我市对外开放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打“洋官司”深圳企业何以多胜算?自然,这与企业的市场化运作,与企业正确运用世贸规则,及时应对和准备充分有关,但有一点,诚如市外经贸局副局长、市WTO事务中心主任张金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此两宗反倾销案胜诉,表明深圳仍是中国市场经济体系最为完善的地区之一,也是投资环境最为理想的地区之一。”
    
     虽然一年来,深圳出口企业披荆斩棘,一路走好,不过,加入世贸后日益增多的国际官司,也给企业和政府敲响了警钟。如果我们的产品不与对手在低技术水平上竞争,如果我们对出口国市场了解更多些,也许这类指控会少。
    
     在这一背景下,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一周年之际,我市应对WTO的权威性服务机构———深圳市世贸组织事务中心终于在去年12月20日正式挂牌运作。这个以为企业提供服务、提供法律援助为目的机构,将为深圳企业走好我国入世后的过渡期提供有力“臂膀”。据中心负责人透露,当前深圳正积极建立反倾销及产业损害预警机制,为企业出口、应对反倾销等提供咨询、服务。此外,我市鼓励企业反倾销应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应诉费用三成将由政府“埋单”。
    
    
政府更高效透明廉洁运作越来越符合“WTO”规则

    
     日前,深圳全能电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申报新项目,市外经贸局将其列入“绿色通道”服务对象,受理后1个工作日即完成审批并颁发证书。
    
     该公司有关人士高兴地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一年来,我市为外企服务也越来越符合“WTO”规则了。“中国加入世贸,根据入世承诺,需要政府进一步开放,简化手续,清理法规,完善投资环境。一年来,市外经贸工作按照国际惯例运作,努力增创投资环境综合优势。”市外经贸局局长叶民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一年来,我市涉及外商投资的审批、核准事项由原来的8项减为3项,减少62.5%,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各业务室审批、核准登记事项由原来的35项减为21项,减少40%,并清理了一批规章制度和不合理收费。而从今年4月1日起,我市投资额在3000万美元以下的新设立外商项目将下放,由各区外经贸部门审批。
    
     为适应WTO规则,政府也越来越透明,点击“深圳贸易”、“深圳招商”门户网站,审批事项、办事指南、政策通报……一目了然;一位外企老板说:“如今我每天都要点击一遍各大政府网站,浏览有关信息,政府的大门对我们敞开啦!”
    
     在对外商服务方面,我市推行“首问责任制”,遇事不得推脱;对重大项目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对办事推诿、违规操作和超时限的单位或个人发出“警示单”,追究责任。
    
     服务工作永无止境,今年我市将建立五大外经贸服务平台,包括外企设立开业平台、跨国采购服务平台、海外市场拓展服务平台等,其中,今年上半年,将组建起市、区两级外商投资代办服务队伍,把企业设立与开业必须与政府打交道的事情由政府负责办好,企业只需集中精力做好建设、生产、采购和营销工作。这一设想一旦变为现实,外企来深投资设厂将成为最简单不过的事了。
    
     从审批型过渡到服务型,无疑政府的运作在扩大开放,与国际惯例接轨方面又将迈进一大步。
    
(编辑 林帆)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