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品零关税 国内企业面临考验

来源:赛迪网-中国电子报 作者: 时间:2003-01-08 17:17

     (华强电子世界网讯) 2002年12月2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和商务部向世界贸易组织提交了一个方案,建议所有成员到2015年之前取消所有工业品和消费品的关税,实现贸易的零关税。
    
     这一天是我国加入WTO后的1年零1个月,外经贸部WTO司司长何宁回顾了加入WTO后一年来的历程表示,在过去一年中,中国遇到了来自国外激烈竞争的挑战,但并未出现预计的那种严重状况。
    
     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承诺,我国电子产品将逐年下调关税,而根据《信息技术产品协议》,信息产品到2005年关税全部降为零。到2003年1月1日,我国又有90种信息产品实行零关税,信息技术产品关税总水平由2002年的3.5%降低到1.5%,降税幅度高达57%,是我国2003年所有商品中降税幅度最大的。
    
     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经济调节处暴福锁处长说:“尽管大幅降低电子产品特别是信息产品的进口关税,对我国信息产业带来了冲击,但我国仍将严格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信息技术产品协议的承诺。”对此,信息产业专家董云庭有自己的看法:“下调关税是世界潮流,但是我国信息产品关税下调的速度比预计的要快,国内企业面临考验。”
    
    

下调关税符合长远利益

    
     进一步下调关税,意味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大门向国外更加敞开。在WTO规则的制约下,特别是通过国际竞争,使我国企业实现了在市场机制引导下的优胜劣汰,形成了企业退出机制,“外力”推动着企业走向良性发展之路。
    
     除此之外,董云庭认为,这将促使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接受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并加快我国成为区域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因此,关税下调是符合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的。
    
     当然降低关税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企业有更为切实的利益。暴福锁说:“关税是互利互惠的,减让关税将降低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壁垒,扩大电子信息产品的市场和发展空间,有利于我国信息技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
    
     具体说来,下调关税有利于我国出口比重较大的电子产品提高国际竞争力;使得以进口原材料和元器件为主的企业降低市场成本,提供了发展的新契机。
    
     对于国内市场而言,将关税下调,可以遏制电子信息产品的走私活动,消除“隐形市场”,使我国的实际关税收入与名义关税一致,也有利于规范国内信息产品市场。以手机为例,据权威人士介绍,海关数据显示,去年韩国三星集团出口我国手机为50万部,而实际上三星手机出口我国达到500万部。
    
     事实上,关税下调促进了我国进出口和外国投资的增加。自2002年1月1日起全面下调了关税,我国的贸易顺差仍保持弹性,去年前10个月的贸易顺差已从2001年同期的173亿美元扩大至248亿美元。去年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预计将突破900亿美元,预计同比增长50%左右。与此相呼应的是,我国2002年吸引外资将首次突破500亿美元,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到目前为止,全球 IT 100 强企业中有90%以上均已在中国投资,电子信息产业累计利用外资已经超过400亿美元。
    
    
短期冲击不容忽视

    
     董云庭是参与《信息技术产品协议》谈判的主要人士,曾代表信息产业部参加了1996年在新加坡回合的谈判,他对我国加入《信息技术产品协议》的历程非常熟悉。他说,1998年我国代表从保护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出发,选择了202项产品加入该协议,但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电子信息产品的关税出现三个变数。
    
     首先,现在的关税比加入《信息技术产品协议》时承诺的下调幅度大。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承诺,2003年1月1日有213个税目关税为零,占83.2%,到2005年1月1日全部为零。而加入《信息产品协定》时的承诺是到2003年1月1日有2/3的税目为零。
    
     其次,国内尚处起步阶段的产品受冲击较大。在大幅下调的进口电子信息产品的关税中,涉及数字移动通信交换机、波分复用光传输设备等通信设备以及元器件,这些产品的国内制造商在核心技术开发、市场销售都处于起步阶段。关税下调后,这些产品就直接面对国际先进产品的竞争。相比这些,一些相对次要的产业产品的关税反而没有多少下降。比如说,数码相机、计算器、磁带等,2003年它们的关税都在7%以上,数码相机的关税更是高达20%,而2003年我国信息技术产品的算数平均关税为1.12%。
    
     最后,是整机关税与元器件关税倒挂现象。整机进口关税为零,元器件进口依然有3%左右的关税,关税倒挂将影响到我国整机厂商的竞争力。
    
     据了解,信息产业部等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整机关税与元器件关税倒挂对我国整机厂商的不利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从2003年1月1日起,我国对显示器用显示管、玻壳、手机用微电机、自动柜员机用出钞器、印刷线路板用光制抗蚀干膜、环氧树脂等产品,制定了较低的暂定进口关税税率。
    
     但是,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操作方法非常复杂,难以制度化。将元器件的进口关税下调,虽然能解决关税倒挂问题,但加速了元器件关税的下调,国内元器件厂商将由此受到更大的冲击,对于整个产业的健康成长形成威胁。
    
     除了经济层面的影响外,关税下调还涉及社会稳定问题。布鲁金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认为,在未来4年中,中国仍将进一步下调关税。他说:“这将令中国经济面临更多来自国外的竞争,并引发进一步的结构性改革,因此,至少在短期内,它将使中国的失业率上升。”
    
     在这种冲击之下,电子信息产业各个行业的表现如何?
    
    
不同产业冲击各异

    
     暴福锁处长认为,关税下调对产业影响的主要表现是价格下降,国内产品的成本优势减弱。
    
     由于受进口零关税的影响,进口IT产品的价格2002年来确实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以笔记本电脑为例,进口关税水平由2001年的15%下降到2002年的零,相应的进口笔记本电脑主流机型的价格也从2万元左右下降到1万5千元左右。但是,国产品牌并没有因此受到什么影响,像联想、方正、同方等品牌仍然保持着良好的销售势头。
    
     据国际数据公司统计,在中国家用电脑PC机市场占有率排行榜上,联想、方正、同方占据了前三名的位置。特别是在2002年第二季度中,联想家用电脑以3.8%的全球市场份额位居世界第三,这是国内IT厂商首次冲进世界前三名。
    
     联想集团副总裁乔健说:“联想2002年并没有受到零关税的影响,销售量、营业额、利润都取得了很大的增长。”
    
     电脑产品之所以受到的冲击不大,暴福锁处长认为,这是因为CPU、硬盘等零部件原来进口的关税就为零,而电脑市场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和开放,价格也比较透明,因此相比之下,关税下调的冲击不是很明显。
    
     也有些业内人士对此并不乐观,计算机进口关税下降为零,国外厂家将更自由地进入国内市场。英特尔的副总裁吉姆·加瑞特就说:“将来,我们需要撇开中间商,这样,外资公司就可以进口和分销自己的产品,并为自己的产品提供服务。”这样的结果就是国外品牌能以更便宜的价格、更好的服务和更高的知名度来参与国内市场的竞争。
    
     董云庭和暴福锁一致认为关税下调对通信制造业的影响最大。比如说,我国集成电路生产的技术水平比国外落后10年-15年;数控系统与国外相差15年;光纤通信系统、光缆等产品即使有了一定的生产能力,但在产品水平和性能上还没有形成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抗衡的能力。
    
     而通信企业认为短期内不会有冲击。中兴通讯的负责人说:“无论成本的影响还是市场结构的调整,在短期内都不会有实质性的影响。中兴通讯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会进一步调整竞争策略,在采购、生产、销售和管理等环节进行成本优化。”
    
     一些业内人士认同企业的观点,认为我国大型的通信制造企业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全球采购,成本不会因为关税下调而有很大影响;另外,我国的通信行业不会是个完全开放的市场,市场准入将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国内企业。但暴福锁提醒国内企业应该对关税下调的影响有足够的认识。
    
     相对于IT、通信、半导体等产业面临的冲击而言,家电企业却能从关税下调中获得好处。由于我国在加入《信息技术产品协议》时,家电产品并没有被纳入,因此就出现元器件进口关税下降,而整机家电依然收取原来关税的局面,这对于我国主要以加工制造为主的家电业来说,将会进一步降低成本。
    
     董云庭说:“由于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专业材料、专用元器件、专用设备等大部分都必须进口,致使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体系难以建立,而关税下调又将削弱我国企业的成本优势,如何尽快调整企业自身机制,寻求技术突破将是电子信息企业发展的关键。”
    
(编辑 汪风)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