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王败寇,中国半导体产业进入关键时刻!

来源:日经BP社 作者: 时间:2003-02-11 17:34

     (华强电子世界王讯) 中国的LSI工厂迎来了业务上的转折期。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厂商借助国际资本建成的新晶圆工厂鳞次栉比,但真正的商业机会还在今后,能否按照当初的计划实现业务增长尚无法一概而论。只有那些以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制定了切实的市场战略的地方已经开始显露出曙光。
    
      中国半导体代工企业的200mm晶圆新厂的厂房建设已经竣工,正处在由计划期向运作期过渡的转折点上。处于转折点的各LSI公司的进展情况已经开始出现了明显的差距。从表面上看,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众多新厂都拥有宽阔的厂区和巨大的厂房,相互间没有多少差别,但实际上却明显地分化成了进展顺利组和压缩计划组(图1)。
    
    

图1.SMIC上海工厂外景。
  进展顺利组的典型代表是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Corp.,SMIC)。Fab1、Fab2、Fab3三个工厂及办公楼已经竣工。而压缩计划组的典型代表是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Grac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rp.,GSMC)。虽然拥有Fab1和Fab2两个工厂,但不少工程已经延期。
    
    
合作方未必就是客户

    
      无论是SMIC还是GSMC,均自行采购生产设备,但起步阶段则是通过有合作关系的半导体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综合性半导体产品制造商)提供的技术援助来建设LSI工厂的。在这一点上两家公司是不谋而合。
    
      SMIC已经公开的合作方包括东芝、富士通、德国亿恒科技(Infineon Technologies AG)、新加坡嘉特半导体制造公司(Charter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Ltd)、比利时IMEC等。GSMC的合作方是冲电气工业。
    
      东芝曾派出了四日市工厂的技术人员赴上海,援建能够在SMIC生产线上生产SRAM的0.21μm工艺生产线。由此,“可以达到所希望的成品率”(SMIC总裁兼CEO张汝京),2003年4月以后可以实现量产。
    
      但是,对SMIC而言,东芝终究只是一个提供技术支持的合作方。实际上,东芝尚未委托SMIC生产SRAM。“将根据日本国内的生产能力和需求动向决定是否订货”(东芝电子元件营业部中国战略室室长福山健明)。
    
      而GSMC方面,冲电气将于2003年4月前后向GSMC派遣40~50名技术人员,提供能够生产逻辑LSI和闪存的0.25μm技术援助。目前尚处于建设生产线的阶段,冲电气没有公开向GSMC订货的数量。计划在2003年夏季完成生产线的调整工作。
    
    
区别在于是否有扩展计划

    
      要区分进展顺利组和压缩计划组,可以看该工厂及生产线是否有未来扩展的计划。
    
      最初,GSMC提出了两年内在Fab1的二分之一厂区上建设月产规模达2万7000~2万8000枚200mm晶圆生产线的计划。但据向GSMC供应设备的部分生产设备制造商透露,“GSMC到2003年3月的目标是1万枚/月,但实际上很有可能只停留在5000枚/月的水平”。目前GSMC到底拥有哪些大客户尚不明确。
    
图2.SMIC北京工厂设想图。

      另一方面,SMIC则明确制定了工厂扩展计划。2002年开始启动了200mm晶圆的生产线,员工人数达到了约3000人。Fab1和Fab2已经完成了初期生产线的调整,目前,两家工厂的200mm晶圆生产能力合计已达到约3万枚/月。在北京市也已经着手进行200mm工厂和300mm工厂的建设准备,第1阶段将投入12亿5000万美元。“计划到2005年大幅度提高SMIC的生产能力,将把包括300mm在内的月产量以200mm换算提高到15万枚”(张汝京)。
    
    
SMIC:相继获得大客户

    
      工厂扩展计划是否明确要看有没有获得大客户。SMIC宣布,2002年12月从亿恒(Infineon )、2003年1月从Elpida Memory相继接受了DRAM的委托生产。亿恒将向SMIC转让0.14μm技术,并从2003年中期开始委托生产256Mbit的双数据速率方式(Double Data Rate、DDR)的DRAM。2005年将达到2万枚/月的规模。
    
      Elpida将委托SMIC生产已经在广岛工厂开始量产的0.13μm工艺的DDR DRAM及“Rambus DRAM”等面向电脑(PC)的DRAM。其目的是,通过使本公司工厂和半导体代工厂商的生产比率各占一半,在有限的投资下确保一定的生产规模,提高广岛工厂向最新技术过渡的机动性。在委托SMIC生产方面,将从2003年第3季度开始在上海的Fab2以1万枚/月的规模进行量产,到2004年扩大到1万5000枚/月的规模。按计划,SMIC将以封装后的成品形式交货。
    
图3.建设中的GSMC的工厂。

      另外,Elpida今后还将根据SMIC在北京设立工厂的情况,向SMIC委托生产3万枚/月的DRAM。“有可能委托生产正在广岛工厂试制的0.11μm的DRAM”(Elpida Memory执行董事大冢周一)。
    
    
政府优惠政策的着眼点是招商引资

    
      实际上,中国有着象GSMC一样即使未获得大客户也可以建设大型工厂的条件。这就是政府优惠政策。由于政府在土地及投资上给予补助,而且可以长期设定折旧期限,因此在建立工厂时可以得到极大的优惠。实际上,SMIC在北京设立工厂时,“得到了北京市政府的强有力支持”(张汝京)。
    
      不过,政府的优惠政策并不是总是有效。在发展业务的运行期,其影响力就很小了。关于这一点,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许小田秘书长如是解释道,“如果不先投资,发展业务就无从谈起,优惠政策是针对投资而出台的”。
    
    
上海华虹NEC也计划扩展工厂

    
      很多人从资本形态方面评说SMIC的成功。SMIC在英属开曼群岛设立了投资公司,并从美国、香港及其它亚洲地区筹集资金。而在中国首次导入0.25μm技术,并开始LSI生产的上海华虹NEC公司(Shanghai Hua Hong NEC Electronics Co.,Ltd)则是一家NEC与国营企业华虹集团合资设立的企业。
    
      上海华虹NEC也制定了工厂的扩展计划,并不是说合资公司就很特殊。上海华虹NEC目前的生产能力为2万枚/月,计划到2003年将生产能力增强到3万2000枚/月。将在2004~2005年开始建设第2工厂,“虽然详细内容尚未决定,但有可能是300mm工厂”(副董事长兼总裁岛仓启一)。
    
      上海华虹NEC的工厂扩展计划也是基于需求而制定的。此前,上海华虹NEC主要受托生产NEC的0.25μm、128Mbit的DRAM,但今后将把受托对象转换到液晶驱动器等逻辑LSI与模拟产品中。自2002年起开始开展半导体代工业务,并受托生产美国Silicon Storage Technology公司的闪存等。还从中国的无厂房LSI设计企业接到了手机SIM卡、社会保障IC卡的订单。
    
(编辑 云彬)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