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仅比386 “中国芯”产销两难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 时间:2003-01-18 00:38
(华强电子世界网讯) “产业化的难度,远比研制国产CPU的过程难!”——“神威一号”的主人、复旦微电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在接受《解放日报》记者采访时,并不掩饰“神威一号”出生后的苦恼。与“神威一号”一样,北京的“龙芯一号”也正在寻找产业化突破。
对于“中国芯”而言,找不到产业突破口,就仅仅存在象征意义!
相当于386水平
从国产CPU诞生第一天起,网络上的争论就从没有停息过。“目前全球范围内,几乎是Intel一统天下,国产芯片没有市场空间”;“人家CPU升级如此之快,而龙芯、神威只有以往386、486的水平,我们如何与他们争?”
对此,复旦微电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即使是386、486,全球能自主开发的公司也没几家,任何技术的成熟都有个过程;神州龙芯公司负责人也曾表示,龙芯不可能与P4相比,我们市场定位主要面向中低端。
突破口在哪里
即使从中低端开始,要真正寻找突破口也不容易。目前无论是家用电脑、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信息家电等各个市场,都是Intel、AMD、Cyrix等国际巨头们的天下,乍一看,已经没有国产CPU的立足之地。
有关专家认为,在突破口上,我们一方面要选择一些被国外厂家忽略而国产CPU又够用的领域,比如校园网络;另一方面,是那些事关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领域以及政府部门,如军事部门、航空航天等。
据了解,神州数码、海尔等不少国内厂家,都对“中国芯”在网络计算机——NC上的运用持乐观态度。
寻找支持力量
为了“龙芯一号”的产业化,不久前,中科院计算机所和神州龙芯公司已与海尔、长城、曙光等几大企业结成联盟,联盟厂家的产品覆盖从服务器到NC、PC机,从路由器到交换机等多个领域。
不少专家表示,结成联盟,的确是加快产业化的途径,但国产CPU的成长,不能缺少政府的支持。“不要认为向政府寻求支持‘难于开口\’,在国外,政府采购同样是培育自己产业的起点!”
(编辑 云彬)
上一篇:深圳IT产业影响全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