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全球化与自主创新研讨会在京举行

来源:华强电子世界网 作者: 时间:2007-08-29 22:49

     当前,技术全球化正在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促进了科学和技术知识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其所产生的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为发展中国家加快技术进步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可能。为更好地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8月28日上午,技术全球化与中国自主创新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科技日报社和微软中国研发集团联合主办。
    
     科技部部长万钢、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以及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柳传志、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等科技界和企业界的领军人物出席会议。
    
     与会嘉宾就全球背景下的技术扩散、跨国公司在发研发及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等问题发表演讲,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万钢提出,近年来,技术全球化科技创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整合和有效配置,使得传统的科研组织结构和创新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日趋复杂化、交叉化趋势的共同作用下,在高技术产业领域,跨国技术联盟日趋增多、合作创新正在成为主要的创新方式。而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趋势,也使我们日益难以在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之间做出泾渭分明的区分。因此“自主创新”应当强调的是创新者对技术创新的“主导权”,而不是技术本身的来源。因为在“合作创新”的技术联盟中,获取创新主要收益的也只能是掌握主导权的一方。
    
     万钢强调,要充分地利用国际科技和产业资源,一定要有自主的创新产品和创新平台,这样才能形成产业发展、产品开发的系统性概念,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资源,拓展哪方面能力。
    
     张亚勤认为,经济和科技的全球化为中外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当前,跨国公司正在向全球公司转变,转变的征兆是遵循“合作多赢”的理念,研讨独特的用户需求,强化合作创新力度,打造更具差异化和本地化特色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他表示,跨国企业为中国的自主创新事业所带来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资源、人才、经验三个层面,而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将与国内同行一道,向实现“中国智造、慧及全球”的创新理想而不懈努力。
    
     白春礼、潘云鹤、田力普、柳传志、周厚健等分别从原始创新、工程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以及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塑造角度,发表了各自的观点。他们普遍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刻的今天,要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必须要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和产业资源,积极开展国际科学技术交流和合作,促进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
    
     会议由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张景安主持。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