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苗:替代材料不能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

来源:中国电子报 作者: 时间:2008-08-15 17:43

    慧聪行业研究院家电事业部总监 王建苗
    
      寻找新的材料替代目前价格上涨压力增大的老材料,是一个好的思路。但如果新的替代材料的使用是以牺牲产品整体质量为前提的话,这在竞争激烈的白电行业肯定是一种短期行为。
    
      钢厂密切关注白电产能
    
      国内家电用钢的主要生产厂家之一武汉钢铁从6月份起各种家电用硅钢、镀锌板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价。而放眼全球铜材市场来看,虽然最新的伦敦金属交易所价格显示,国际铜价有所下跌,但整体还是维持在7700美元/吨以上。我认为尽管存在库铜量增加、铜消费疲软等各种唱低铜价的因素,但由于受国际精铜产量有限、国内精铜加工能力有限等主要刚性条件影响,国际铜价目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将继续呈现高位运行的态势,国际铜价将维持在7500美元/吨的水平,国内精铜价格将保持在56000元/吨的水平。
    
      目前,武汉钢铁、重庆钢铁等重点供应白电厂商的钢铁生产企业都在评估未来一年我国空调、压缩机、冰箱等白电产品的生产规模,从而对自身钢产量做出规划。换言之,钢铁生产企业还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在安排生产,他们自身也并不希望钢材涨价。武钢等企业之所以宣布涨价,实在是因为其目前的利润水平难以消化铁矿原材料涨价的压力,也就是说,钢材加工企业涨价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只是简单地将成本上升的压力转给下游厂商。白电企业虽然可以通过扩大采购规模,从而适当降低采购价格,但我认为,这个降低的幅度会非常有限,在钢材采购价格谈判方面,下游白电企业并不具备很强的议价能力。退一步讲,随着今年空调销售的整体下滑,白电厂商并不愿意冒很大的资金风险去大规模采购钢材。
    
      替代材料不能牺牲产品质量
    
      我认为,寻找新的材料替代目前价格上涨的老材料,是一个好的思路。但如果新的替代材料的使用是以牺牲产品整体质量为前提的话,这在竞争激烈的白电行业肯定是一种短期行为,不会成为厂商的普遍做法。前几年,也有个别厂商做过尝试,但最终都以消费者不接受该产品而夭折。要寻找到成本低又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新材料,恐怕不是一两年内能解决的事情。因此替代材料的寻找和研发,是企业长期研发项目,绝不是短期的行为。据我了解,像三星、松下、海尔、美的等白电企业其实一直在进行更经济更可靠的原材料研发,这已经成为厂商的普遍研究方向。
    
      在没有找到替代材料之前,面对上游材料上涨,白电成品企业当然可以选择涨价,将这种压力转给消费者。但在产品同质化十分严重,竞争十分激烈的终端市场,涨价恐怕会具有很大风险。因此,我建议厂商可以从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着手进行“节流”。目前来看,国内的白电家电企业应建立全员成本意识和考核制度,在生产管理、材料管理等方面进一步“精细化”。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