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淑慧:软件发展尚需政府推动

来源:中国电子报 作者: 时间:2008-09-22 17:41

     赛迪顾问软件与服务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 牟淑慧
    
     受美国经济疲软、汇率变动、次贷危机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和信息产业发展速度减缓,但软件产业依然取得较快发展,世界信息产业的产业结构继续向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为主导的方向过渡。2007年,全球软件产业规模达9378亿美元,增长7.1%。软件产业发展的新特点体现为:新型业务模式不断出现并日趋成熟,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业务增长迅速,创新继续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标准依然是软件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从产业结构来看,2007年全球IT服务市场价值达6975亿美元,软件产品市场价值2403亿美元。同时,全球软件产业的增长中心逐步向以印度和中国为重点的亚太地区转移。
    
     在中国,软件产业作为最具渗透性的产业,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背景下,软件产品、系统集成、软件技术服务、嵌入式系统软件等发展迅猛。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的最新统计,2008年1~7月我国软件产业累计完成业务收入4199.1亿元,同比增长32.4%。
    
     虽然中国软件产业规模持续保持迅猛增长,但是仍可看到中国软件产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产业投资环境良莠不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软件产业投资环境和应用市场发展不平衡。此外,风险投资机制仍不完善,国内软件企业做强做大的资金压力明显。
    
     产业核心竞争力较薄弱。中国软件市场上的操作平台软件和数据库软件大多数被跨国软件公司掌握,在软件开发技术、软件开发工具、软件开发理念等方面也多只是跟随国外步伐,核心竞争力较薄弱。
    
     企业赢利能力偏低。与美国等软件产业先进国家25%左右的利润率相比,中国软件产业的利润率较低,约为7%。较低的利润率导致企业研发投入资金匮乏。
    
     创新能力不足。国内软件企业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现象。中国软件企业大多数处于国际软件价值链分工的低端,针对国内市场可复用的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较少。
    
     国外竞争对手威胁增大。软件产业没有关税和配额杠杆来保护,国际化竞争程度较高。国外品牌占据着高端的系统软件、ERP高端产品、行业应用软件市场份额的绝大部分。
    
     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建立。人才缺口日益成为软件企业发展的瓶颈。
    
     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政府和软件企业为主体,从宏观政策到微观企业能力提升的全面改革来推动中国软件产业快速良性发展。
    
     政府应进一步扶持软件产业发展。在公共政策及法规条例方面以市场拉动和政府推动相结合为原则,设立专项基金,完善投融资管理体制,建立风险资本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并细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法规条例,保护知识产权;在建立和完善公共技术支撑体系方面,突出政府在软件产业公共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构筑三类数据库:软件工具库、开放源码库、软件构件库,完善四大平台:综合服务平台、软件质量管理平台、软件开发实验平台、软件测试平台;在推进重大工程软件应用国产化进程方面,建立重大工程软件国产化采购管理体系,推进重点工程软件应用平台化。
    
     软件企业则应以业务导向的应用和创新实现快速发展。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背景下,既要立足国内市场的大规模行业应用、把握嵌入式软件发展机遇,还要深刻理解海外业务流程,离岸外包产业链从低端向高端升级;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利用SaaS(软件即服务)、3G(第三代移动通信)等带来的新机遇,通过并购、合作等一系列手段,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整体解决方案,通过联盟扩大标准影响力。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