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导张樟铉:低价不可能成就世界级企业
来源: 作者: 时间:2008-08-08 18:05
编者按:5月16日,新成立的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第四届董事会正式任命原波导副总工程师张樟铉为波导股份总经理,一直兼任总经理的徐立华只任波导股份董事长一职。这一改变是波导股份随着手机产业整体环境改变而做出的调整,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日前,《中国电子报》记者正式采访了波导股份的这位新任总经理。
《中国电子报》:您认为国产手机今年上半年的市场表现如何?是否同意2008年将是国产手机企业剧烈洗牌、生死存亡的一年的说法?为什么。
张樟铉:国产手机上半年的市场表现整体一般,没有特别的亮点。由于去年手机市场的强劲增长,进入2008年,换机市场的消费和首次购机者的增长自然放缓,这主要源于中国市场已经有足够庞大的手机用户基数。最重要的是,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受到日益增长的消费者物价指数等国内整体经济因素的影响。
今年上半年,国内手机市场的销量应该超过8000万部,出口总量是超过内销规模的。其中国内手机市场的销售总量中,国产手机占比应该在45%左右。今年下半年国产手机企业的压力会更大。因为手机核准制取消后,进入手机市场的企业更多,竞争也更为激烈。
不能说2008年是国内手机企业洗牌的一年,其实这种类似洗牌的状况这几年一直在进行,只是今年会更为加剧。手机市场也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这种洗牌也是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
《中国电子报》:应对产业环境的萧条,波导这半年来做了哪些调整?销售业绩如何?在产业形势不好的时候,企业要生存,最关键的有哪些方面?
张樟铉:针对目前手机市场的激烈竞争,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以转换机制、转换模式为核心做了很多调整工作,以应对手机市场环境的变化。
对波导来讲,相对而言,国内市场上半年超薄滑盖系列产品销售得较好,主要是靠差异化取胜,因为整体市场还是直板机占绝对比例。
从出口讲,波导自主品牌的出口同比有一定增长。但我们遇到的困难是,目前国内企业都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所以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有些区域已经出现了同国内市场一样的竞争态势。尽管波导在出口方面准备得比较早,也取得了连续五年国产品牌出口量第一的业绩(截至2007年底,波导手机出口累计超过2000万部),但是还是需要在产品准备、海外市场开拓等多个方面继续加强,以建立起出口海外市场的综合能力。
在产业形势不好的时候,企业最大的生存法则应该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我想这对任何企业都是一样的。
《中国电子报》:您如何看待国内外手机企业的差距?应该如何提升国产手机的品牌含金量?
张樟铉:国内手机企业与国际手机企业之间的差距是综合的,包括品牌、技术、资金、创新应用等多个方面,这些差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缩短的,毕竟国产手机在各方面的积累还是比较少,技术积累和创新是国内手机企业崛起的根本。
成功的品牌能够抵御低价替代品的冲击,更无须担心廉价仿制品的影响,所以打造品牌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建立品牌、发展品牌、推广品牌到巩固品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建立卓越的品牌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仅凭大笔金钱投入和短期广告轰炸就能实现的,需要恰当的定位、长远的规划和耐心地坚持,需要乔布斯式的专注和执著,更需要贴心的设计和优质的服务。
从维护品牌、控制质量和产品创新的角度看,个人认为,国内手机企业必须控制研发环节、生产制造环节和质量控制环节,而不是单纯依靠外包就可以解决问题。
《中国电子报》:您认为TD-SCDMA手机会是国产手机翻身的新机会么?为什么?
张樟铉:TD-SCDMA作为3G标准之一,并且是中国自主的标准,是有非常广阔的前景的。但是在未来的3G市场,人们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明显,人机对话等功能对手机差异化要求很高,符合不同的特色需求的产品和运营商主导的深度定制机型会成为主流,这对厂家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积累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未来的市场竞争还是技术积累和创新的竞争,大家还是处于平等的市场经济竞争中的,机会对于大家都是均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