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创业守业路——访思源科技营运长 邓强生
来源:semi 作者: 时间:2009-06-23 20:34
EDA世界似乎是美国公司独步天下,但总部位于台湾的思源科技(SpringSoft)却在EDA丛林中找到了自己的市场切入点。以在设计流程中非常重要却经常被忽视的设计侦错(Debug)为起点,逐步扩大到IC版图设计领域,从而跻身EDA五强之列。
思源营运长邓强生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严谨儒雅,几乎不带marketing夸张辞藻的演讲让笔者对思源,以及思源的创业与守业的道路与理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1996年,3位EDA高手创立了台湾第一家EDA公司──思源,找到并开发出客户真正需要的产品此时就成为了思源起步的关键。“与对手硬碰硬绝对不是很好的方法,不说灭敌500自伤1000,就是灭敌1000自伤500也不好玩,”邓强生笑谈。“利用市场上现有的工具,客户在Debug中花费的时间可能需要整个产品开发时间的50%~80%,如何通过系统的方式让客户快速找到问题所在,这对思源来说就意味着机会与挑战。”明确的市场定位、细致的客户沟通、加上专业的人才,思源的Debussy产品应运而生。减半甚至更短的侦错与验证时间大大节省了工程师的时间,而这一特别的产品也很快被客户所接受。
随后,在layout领域,思源又找到了突破口,继而与UMC等Foundry开始合作开发制程设计套件,简化高端IC设计与制造过程。与Foundry的良好合作自然也成为了思源去“说服”IC设计公司使用思源工具的有力武器。
“目前思源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几块,并没有涉及EDA的所有领域,但要做就一定做最好。”邓强生表示。正是在这种精益求精的思路指导下,思源的产品得到了稳步发展。而如何以亚洲公司的身份去拓展欧美及日本市场也就成为了思源的一大挑战。
思源的全球化道路很是与众不同。2008年,思源合并了美国的Novas、Silicon Canvas和日本的Novaflow公司,同时购并了Nonovata。从表面上看似乎是 “跨栏”,一步实现了全球布局,而实际上,早在1997年成立的Novas公司就有思源参股,主要负责在美国营销与支持Debussy系统;Silicon Canvas负责销售支持layout工具,即Laker系列;2000年在日本成立的Novaflow也是以类似方式成立的产品代理商。“通过与本土人才的合作,让本土人才去拓展市场,这会更容易让客户接受。”邓强生表示。2008年的合并是公司希望强化公司品牌的一个举措,但相信利益分享、风险共担也许正是思源当初在美国及日本合作成立公司的考虑之一,同时这一方法自然也会降低思源的投资成本与风险。而入股业界有技术特色的公司,如Fortelink、并购Certess,也成为了思源拓展新领域,补充加强现有领域技术优势的方法。
敏锐的市场判断,掌握独门技术,用本土人才开拓当地市场,以赢得客户满意为追求,这些都是思源得以平稳发展的关键。而今,全球前5大Foundry及Fabless公司都已成为了思源的客户,而且自2000年起,每年新增的客户数量都在75家以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正如邓强生谈到对中国IC设计公司的建议时所说,Early Stream和Main Stream才是最好的产品与市场,找到并开发市场最需要的好的产品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而对Foundry来说,工艺固然很重要,但方便客户使用、能够提高客户满意度的丰富的IP库也是一大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