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新电子:一个手机巨星的陨灭之路

来源:中电网 作者:—— 时间:2009-12-09 09:25

从名噪一时的手机巨头沦落到今年年底面临退市的危险,夏新电子(600057)仅仅用了4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从最赚钱公司到“披星戴帽”公司的演变。

  是哪些原因导致了“手机巨星”的陨灭?翻开公司历年的相关资料,不难发现,在夏新电子连续数年巨亏的背后难以隐藏的是:公司治理的混乱、年报频频出错和多元化战略的失败。

  年报频频出错

  11月16日,证监会发布了对夏新电子的处罚决定,“对夏新电子予以警告,并处60万元罚款”,对时任董事长苏振明、总裁李晓忠、副总裁黄智辉“给予警告,并分别罚款10万元”。

  处罚的原因则要追溯到夏新电子2006年“扭亏为盈”的年报。处罚决定书中指出,夏新电子2006年年报中商业承兑汇票存在误导性陈述、日后调整事项中未如实披露销售退回、未足额计提返利价保,并由此导致虚增利润4077万元。

  而夏新电子虚增利润的具体手段是,没有将2006年度、2007年1—3月份销售退回的产品冲减当期的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导致2006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虚增3142.4万元,净利润虚增1321.1万元。

  同时,夏新电子未计提已与客户确认、应归属于2006年度的返利价保,从而虚增利润2756.1万元。

  正是凭借着这两项合计虚增的4077万元利润,夏新电子2006年年报扭转了2005年亏损6.58亿元的局面,实现利润2517.6万元。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在证监会深圳监管局2007年对该公司进行巡检发现诸多问题后,夏新电子不得不在2007年年报中披露了对2005年、2006年年报多达15项的追溯调整。在追溯调整后,夏新电子2006年的净利润变为-1.05亿元。

  继2007年年报中报出公司的“财务丑闻”之后,夏新电子于2009年4月30日再次对2008年年报中以前年度的财务数据进行追溯调整。公告称,“由于公司在2007年出现资金的严重短缺,相关人员更换频繁,使已经发生的成本费用未及时报账,造成存在费用跨期事项。前期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对合并报表的影响,调减期初未分配利润82088913.10 元,其中:减少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76663173.78 元,减少少数股东权益5425739.32 元”。

  公司治理混乱

  尽管夏新电子的年报频频出错,但是仍旧无法掩饰公司连续数年巨亏的事实:2005年至2008年,夏新电子分别亏损6.58亿元、1.05亿元、8.029亿元、7亿元。

  公司不仅财务数据惨不忍睹,其公司治理也极其混乱(4年3次遭厦门证监局进驻调查,两次被证监会点名整改)。

  2008年1月30日,证监会厦门监管局对夏新电子下发了“整改通知书”。通知书中指出,夏新电子存在财务会计账目不规范、大额商业承兑汇票信息披露有误、内部控制执行不力、董事会和监事会运作不规范等问题,并要求公司董事、监事、高管人员加强对证券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会计制度的学习。

  整改通知发布后一个月,夏新电子发布了整改报告。然而,就在公司发布整改报告后两个月,即2008年4月3日,夏新电子再次发布公告称,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按照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规定,公司将接受调查。而当时筹划的定向增发事项也不得不就此搁浅。

  早在2005年12月22日,厦门监管局对夏新电子下发了《厦证监发2005234号整改通知书》,指出其存在董事会、监事会运作不规范,以及财务会计账目不规范等问题,责令其限期整改。

  然而事隔两年,夏新电子再次被勒令整改,其公司治理之混乱可见一斑。

  经营战略失败

  公司治理混乱之下的经营战略的失败,直接导致了夏新电子一步步走向陨灭。

  “时髦产业的追逐主义者”、“战略的善变者”。这是业界给与夏新电子的评价。从早期主营录像机、VCD到后来生产手机、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夏新电子如“夸父逐日”,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市场热潮。

  在VCD市场日渐火热的1996年,夏新电子大举进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1998年上市公司业绩排名中,夏新电子位列榜首。然而,随着1999年VCD市场竞争的加剧,影碟机出现全行业衰退,夏新电子的辉煌也戛然而止,并在随后的2000年、2001年公司连续亏损,戴上了“ST”的帽子。

  随着国内手机市场的兴起,夏新电子开始转战手机市场。2002年,夏新电子凭借当时热销的A8等型号的手机奇迹般地走出了亏损的泥潭,并实现净利润6.1亿元,每股收益高达1.69元,一举成为当时中国A股市场最赚钱的公司。

  在饱尝了“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的苦果后,夏新电子决定向多元化战略进军,不仅耗巨资投入到3G技术的研发,还涉足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等领域。然而,市场变幻莫测,2004年国产手机在集体遭遇山寨机和国外品牌手机的袭击后,夏新电子盈利能力一路下滑。

  而前期公司耗巨资研发的3G技术也因“生不逢时”,在吸干了夏新电子的现金流后却没有给公司带来多少利润。2005年夏新电子亏损6.58亿元,随后的3年,夏新一直在巨额亏损中苦苦挣扎。2009年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30日,大部分业务已经停止的夏新电子亏损1.64亿元。而年底能否重组成功,对于已经时日不多的夏新电子显得格外重要。

  天相投资一位通信行业的研究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国有企业的弊端导致夏新电子在进入或者退出某个行时存在很大的障碍和滞后,而做大做强的激励机制也为夏新电子在急速多元化扩张的道路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