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电李秉杰:MOCVD添置热或引发LED产能过剩
来源:华强LED网 作者:刘卫 时间:2010-10-26 11:53
前不久,台湾LED芯片第一大厂晶元光电(Epistar)决定,投资7000万美元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CEC)在厦门成立合资公司,经营LED背光源、LED照明等两大应用产品。这使得台湾LED产业加速迁移大陆的势头更加趋于明显。据了解,目前台湾10大磊晶厂中已经有7家在大陆都有相关投资。有观点认为,台湾厂商进驻大陆一方面令其赢得更大的市场,另一方面也直接推动了大陆LED产业的升级。在第七届中国国际半导体照明论坛期间,晶元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秉杰接受了记者采访,回答了有关两岸产业协作等方面的相关提问。
晶元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秉杰
欲制订高压芯片标准
过去,LED照明产品一直都是采用直流电进行驱动,这就需要在使用的过程中必须将日常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方能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国际LED大厂正推动着LED向着交流电方向发展。晶元光电也对这一方向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并且在全球最早推出了高压芯片产品。
李秉杰指出,AC-LED产品在制造当中,在考虑到生产变异性的同时,也必须考虑电桥的设计。这个设计需要在使用芯片上有比较大的面积,但是做大成本就高;反过来,如果我们在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做电源转换的时候,可以省掉电转换的成本。截止目前,如果效率一样,做出来的AC-LED比直流的LED在成本上贵10%,如果成本一样,效率就会低一些。虽然空间不足不会是价格的问题,但实际上成本也是很重要的,于是就把电桥用传统的外部晶片来取代,里面的芯片是高压芯片,电压可以从100到200伏,这个电桥的设计是外接的,空间小,成本低,所以和DC比起来在成本上能够竞争,在空间上更有利。如果空间比较大,设计上更有弹性。
目前,高压芯片和直接的AC-LED都已进入量产,只是前者数量要多于后者。在今年的市面上,几百万颗的灯泡都是由高压芯片制成。李秉杰透露,目前晶元光电正和大陆就高压芯片标准的制订做探讨工作。
LED背光源电视渗透率达20%
2005年,索尼率先在全球推出了LED背光源电视,但是产品真正被市场认知,得以大量生产也是近两三年的事情,并且增长程度相当惊人。李秉杰介绍说,和2008年全球LED TV的总产量没有超过20万台相比,2009年全球的总数量已达到300万台左右。生产爆发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尤以系统设计方面最为重要。LED芯片有比较大的波长范围都是可以接受的。而对于LED芯片企业来说,如果生产出的芯片总波长范围在15纳米到20纳米之间,而系统设计者只用其中的5纳米波长范围,这往往使芯片厂商不敢生产,因为它不知道其他波长范围的芯片如何处理。但是电视LED背光应用波长范围却超过目前任何应用,而且潜在需求量也最大。从2005年到2006年,芯片厂商和电视厂商双方的角力很大。一直到2006年底2007年初,三星第一次在规划中认为可以在一个电视里面使用波长范围超过10纳米的芯片,这个设计才正式打开了2009年LED背光液晶电视市场。
对于未来市场的预期,他说,2009年全球LED背光液晶电视产量达300万台,比2008年增长了10倍,今年销售预计达到3000到3500万台,但是这只占到全球2亿台平板电视产量的20%。全球这2亿台电视包括了等离子和液晶电视,其中液晶电视不到1.7亿台,因此LED背光源电视总的平均渗透率可能在20%左右。2011年,全球会有7000万到8000万的电视用LED的背光,而液晶电视总量预估在1.85亿台左右,所占比例在40%到45%之间。
LED投资过热或引发产能过剩
目前LED在国内出现了投资过热的迹象,为此,李秉杰担心2011年的下半年将会出现产能过剩的状况。以电视为例,全球所有1.7亿台液晶电视如果都转换用LED的话,其实只需要1000台MOCVD。2009年全球新安装的MOCVD达到了200到250台,而 2010年则高达约700台,两年已经累计安装了800-900台。以全球的应用来讲,除了液晶背光和照明外,所有其他的应用大概需要500台MOCVD即可满足需求。即便乐观估计明年LED背光液晶电视的渗透率,也只能达到50%。但这两年新安装的MOCVD的产能已占50%,渗透率是LED背光液晶电视所需LED数量的8-9成。从这个角度看,产能过剩的状况有可能发生。
要解决过剩的问题,李秉杰认为有两种思路。一个是比较被动的立场,也就是MOCVD不一定只生产出电视要求的规格,假如有一半不达标的话就没有产能过剩的问题;另外一个思路是照明部分的使用量能被大幅激活,但是这个难度也不小,首当其冲的是标准问题。所以当前的LED投资,需要从全球的用量重新考量,以免造成投资的浪费。
每一次合作都有不同的理由
在谈到晶元光电未来和其他企业的合作问题时。李秉杰认为,无论是投资还是合并,都会考虑不同的方式。比如从技术和资源平衡方面考量,在没有人力的情况下,他们就直接通过投资和并购来合作。过去晶元光电在台湾合并元砷光电的时候是基于产能的考量,当时晶元需要扩充产能,但是又怕产能过剩,所以就不扩充了,直接在市场上买现成的产能;还有一种是基于客户的考虑,如果大部分的客户都是欧美的,有客户是日本的,但是打不进去日本市场,那么就会直接合并日本市场的企业;还有就是除了实际的技术之外,专利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量,像晶元光电一开始合并国联的时候,就是出于专利的考量。“当时衬底转移技术,在我们发展的过程中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合并,把专利并进来,这是比较简单的方式。当大家手上的专利都限制对方的发展时,这个时候就要相互妥协,或者干脆把它合并掉。所以每一次并购都是基于不同的原因。”李秉杰说。(责编:梅丹)
上一篇:香港真明丽:争当LED产业链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