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旗鼓阵阵大战在前
来源:华强手机制造网 作者:—— 时间:2011-11-04 13:55
近日,UC优视发布了一封《致广大合作伙伴及UC浏览器用户书》,称腾讯故意操纵关于《QQ浏览器全面稳居浏览器市场第一》的虚假报告,群发UC合作伙伴,意欲将UC置于死地,并强势地公开“四问腾讯”,这样的做法在UC七年的历史上还是头一回。相比之下,对于UC优视的“控诉”,腾讯方面的表现颇为淡定。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看到这场“大战”更多地反映的是目前手机浏览器市场的激烈争夺。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安装手机浏览器的用户只有2亿,全部9亿手机用户中还有7亿没有使用,巨大的发展空间自然为相关企业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间,也制造了充足的竞争动力。据有关专家预计,UC和腾讯的互掐只是新一轮手机浏览器市场大战的开始,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3G用户增长的加速,围绕手机浏览器的市场争夺还将更加激烈。
淡定还是回避?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创新无疑已经成为制胜的关键。一个企业的产品出来,在声称自己创新的同时,另一个企业马上就会站出来说这是模仿自家的产品,甚至是抄袭,UC和腾讯的这次大战就颇具代表性,据记者了解,其实这场争议始于UC7.4与腾讯QQ手机浏览器界面近90%的相似性。而腾讯对待这一问题的态度却是故作淡定,淡定的同时未免让人觉得避重就轻。尤其是对于《用户书》中谈到的易观、艾瑞、CNNIC发布的三份手机浏览器报告中手机QQ浏览器品牌份额超越UC浏览器是否属实这一问题,腾讯手机QQ浏览器产品负责人陈诚说:“市场份额是第三方机构说了算,腾讯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去干预。在行业内,我们一直以开放的心态和大量合作伙伴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为了整个行业的更健康发展,我们鼓励更健康的沟通方式,不赞成炒作。数据是一个指标,但是品牌和口碑更重要,这些都需要扎扎实实把产品做好。”如此这般笃定的回答让消费者感慨其大将之风,却让许多业内人士鄙夷,某业内人士对记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这就等同于利用自己在领域几乎霸权的地位阻碍创新。凡是他认为可以盈利的,都要仿制出来,捆绑在QQ里,自动安装。”
其实,判定一个产品是创新还是模仿的主要依据并不客观。道理很简单,看看目前的搜索,无论是Google、微软还是百度,其搜索的界面基本都是一个搜索框(应该具有高度的界面相似性),但他们彼此间从来不提什么谁模仿了谁,因为它们清楚,相似背后给与用户的搜索体验才是竞争的关键,也是衡量自家搜索核心技术和创新的唯一标准。换言之,无论是UC7.4还是腾讯QQ手机浏览器界面如何相似,给与用户有别于对手的更好的使用体验才是根本。除了用户体验外,中国有句古话:术业有专攻。说白了就是干什么吆喝什么。UC手机浏览器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并且, UC浏览器已经覆盖了所有主流手机平台,它的市场份额、下载量也是任何竞争对手都望其项背的。但话说回来,即使目前任何一家企业要再出类似QQ即时通讯工具的话,即便它再怎么说自己是创新,界面和功能再相似,也很少有机会去打败腾讯,因为人家就是靠这个起家和发展起来的,专业和专注是决定性因素。具体到第三方的手机浏览器领域的UC也是如此。不容置疑的事实是,在第三方的手机浏览器市场,UC还是老大的位置。
综合比拼的时候到了
现在手机浏览器之争已经水深火热,作为手机上网的重要入口,新入者也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互联网界的巨头,像百度。而即便是早已入行的,也纷纷推出各自的新概念、新说法,比如腾讯的云理念。可以说,手机浏览器的发展已经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接下来到底向哪个方向发展、怎么发展是大家都在关注的问题。而UC首先提出了一个答案———内核能力将成为手机浏览器产品竞争的核心。UC浏览器的发展得益于2G时代,手机上网速度慢,流量费用高的现状,他们首创C/S架构做手机浏览器,这种方式通过服务器云端压缩技术,可以将上网的流量压缩80%以上,这种手机浏览器标准沿用到现在,包括手机QQ浏览器在内的很多常用的手机浏览器都在使用这样的架构努力提升产品的“快、省”特性。
可以说,在2G网络时代,在功能手机上应用C/S架构手机浏览器,绝对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进入3G时代后,随着iphone、Android智能手机出货的提高,这种主要定位“速度快和省流量”的C/S架构有点落伍了,浏览器不仅仅要解决简单的网页浏览问题,同样需要支撑更具表现力的应用,比如视频、游戏等。这就需要将云服务能力和浏览器内核能力结合才能实现多终端性能调用,将使浏览器加强对应用的支撑能力,加速平台化。简单来说,就是从2011年开始,功能手机上的C/S架构浏览器之争已经结束了,手机浏览器竞争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核能力/云服务能力综合比拼的时代。“以变应变”当然是最好的解决之道,谁最先拥有了“核能力”谁就仍能笑傲江湖。但事实是,当下国内第三方浏览器市场上,多是“壳浏览器”,即在开源内核基础上叠加更本土化的功能壳,这种作法看似很聪明,在外形上多做包装,再在用户体验上做点“微创新”,短时间就能迅速吸引用户,但长期下来,在别人的核上套一个华丽的壳作法,即便频繁地升级改版,也根本无法保证性能真正地提升,如何还能做更多提升用户体验的服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云上的日子百家争鸣
李开复曾经说:未来的世界是浏览器的世界。未来的软件和服务也会分布在“云”端,人们打开浏览器,会发现所需的服务每天都在升级,而这个升级工作,根本不需要用户自己去做。之于手机浏览器,云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卖点。QQ手机浏览器的云存储、云转换、云安全,360为安卓打造的云收藏夹……在我们还对云这回事一知半解的时候,手机浏览器的云让我们彻底晕了。对此,腾讯网无线研发部副总经理钟翔平介绍说:“云存储就是可以让您的文件在云端存放,让用户以便捷的方式获取资讯。我们通过云端的一些核心的安全数据,这样的话帮助用户及时查出木马病毒,以及上网钓鱼网站,然后我们会开放一些开放平台,为开发者提供更好的创新空间,让他们好的想法转化为生产力。”据某资深业内人士对记者介绍,作为最重要的手机上网入口之一,手机浏览器的进入门槛很高。第一方面,要面对10多个手机平台开发产品,而且java平台还要对不同的机型进行适配,这就需要很强的技术积累和研发能力,同时也需要时间。第二方面,还要对不同的网页分别优化,wap1.0、wap2.0、www页面都要优化,这意味着很大的工作量;第三方面,手机浏览器的竞争是平台化之争,而并非简单的工具之争,因此与各类业务整合成为关键,这也意味着很高的竞争壁垒,再加之其他几家主流手机浏览器企业,浏览器市场的竞争已经愈演愈烈。
其实,作为使用者,我们当然不希望一枝独秀,而是想看到百家争鸣。希望国内其它浏览器厂商们,也都静下心来把内功先练好,我们比国外竞争者,更懂得本土用户上网的习惯,更易挖掘用户深层次地需求,不要因为只注重“壳技术”或炒概念而优势转为劣势,忽视了在内核上的技术能力,那样永远掌握不了市场话语权,江山轮流转的机会也落不到那里。
- •7款手机浏览器横向测评 打开网页最快仅7秒2011-11-04
- •手机浏览器用户可视面积横评 谁在浪费你的屏幕2011-11-04
- •UC腾讯烽烟再起 手机浏览器渐成红海2011-11-04
- •UC腾讯“掐架” 手机浏览器之争凸显移动互联网困境2011-11-04
- •手机浏览器排行公布 苹果谷歌Opera三足鼎立2011-11-03
- •手机浏览器竞争三方面:云 内核 HTML52011-10-17
- •手机浏览器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2011-10-12
- •QQ与UC手机浏览器占据市场份额过半2011-09-28
- •手机浏览器将向开放平台方向发展2011-09-28
- •四大Android手机浏览器比拼谁领风骚2011-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