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照明能否也照亮未来?

来源:第一LED网 作者:--- 时间:2011-06-09 00:00

led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导致日本最后面临被灭亡的大战。虽然笔者未曾亲身经历,但听说在战争前后,日本人的意识和生活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出现了巨大的认识断层。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直到今天,日本“战后”、“战前”的说法特指二战前后。

  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及福岛第一核电站重大事故在日本被称为“第二次战败”,这次事故可能会作为二战后的又一次冲击,从此留在日本人的心中。在“震前”和“震后”,有几件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笔者感觉,战后,尤其是从高度增长期到地震之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日本最幸福的时代,也是什么都没有想的时代,或者说是惰性持续的时代,但随着“311”的到来,这个时代终结了。

  一方面是因为地震的灾情严重,另一方面或许是由此让日本人认识到了日本各种系统的一些致命缺陷。笔者生在关西,与神户缘分不浅,1995年的阪神淡路大地震的灾情和伤亡虽然也令笔者震动,但这次东日本大震灾给笔者带来的震撼有本质上的不同。用一句话来概括,应该说是改变了价值观。不仅是核电事故和核污染问题,笔者感觉,生活中的价值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有些东西已经无法回到从前。

  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只以恢复到震前为宗旨的行动总令人感到异样,甚至不安。虽然不知道是不是能够按照想像的那样复原,但真的只要复原就可以了吗?虽然当然应该复兴灾区,但与单纯的复原相比,掀起变革或是创新才应当是目标所在。日本二战战败后,如果把复原到战前的状态作为目标的话,恐怕就没有今天的日本。日本在二战之后,从政治体系到生活价值观,通过接受各种“断层”,日本实现了远胜于复原的飞跃,希望日本人能够在此首先回想起这个事实。

东京城内竞相“争暗”
前面讲的比较抽象,从现在开始回归正题“灯光的使用方式”。在震前和震后,日本人对于照明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改变。至少在东京及周边地区,竞相“争暗”的景象引人注目。在不久采访总务省的时候,走廊的照明几乎全部关闭,十分昏暗,通往各部门的入口处更黑,简直称得上是漆黑。甚至令人感觉:“诶?难道今天是休息日?”

  在地面上行驶的电车也同样很昏暗。JR中央线的电车会在白天关闭全部车内照明,正在运营的车辆看上去就像是回空电车,人流从中涌出的场面不禁令人吃惊。这种超现实主义电影才会出现的场景如今在东京圈已是司空见惯。

  随着日渐西沉,夜晚的车道也十分了得。至少在4月的前半个月,东京圈的多数主干线都关闭了大量路灯,简直就像不打车灯就无法通行的山路。公路两边的人行道更是几近漆黑,考虑到行人和自行车的安全,这样做怎么看都太过昏暗。

  但即便如此,这种情况却基本没有遭到民众的抱怨和不满。可能是因为人们心中怀着一定要渡过电力短缺的使命感,“暗一点反而更好”、“震前过于明亮”等感想也时有耳闻。好像有位著名的照明设计师也认为过去的日本处在“光代谢综合征”、“光贪食症”的状态。

 «   1   2   » 

相关文章 led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