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投资的背后:LED照明结构性过剩现隐忧

来源:LED芯片网信息中心 作者:--- 时间:2011-06-17 00:00

led

目前中国乃至全球的LED照明民用市场并未真正启动,然而最近一两年中国的LED照明投资却大幅增长。而比“供需背向而驰”更令人担忧的是,在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大尺寸、高功率照明方面,中国仍然要依赖进口。

  在传统照明遭遇订单下滑和价格竞争白热化之际,被认为代表行业未来的新兴LED照明亦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苗头。6月9-12日,第16届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在广州琶洲展馆举行,20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使其晋升为全球第一大照明和LED展。展会举办方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董事潘文波认为,展会的增长主要受惠于迅速发展的LED市场。但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则担心,目前中国乃至全球的LED照明民用市场并未真正启动,然而最近一两年中国的LED照明投资却大幅增长。而比“供需背向而驰”更令人担忧的是,在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大尺寸、高功率照明方面,中国仍然要依赖进口。

  中国LED投资加速度

  深圳市极地之光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LED半导体照明被认为是照明行业的第二次革命,与传统白炽灯、荧光灯相比,其具有节能、环保和超长寿命等优势。

  目前,照明行业的LED转型浪潮可谓席卷全球,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了半导体照明计划,并由政府政策强制执行。中国从2009年开始为摆脱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也将LED照明列入新兴产业加以扶持发展,很多省市都争相发展LED产业,并出台了很多补贴政策。“做这一块(LED照明)的企业越来越多。”杭州优欢照明的销售人员表示,目前很多传统灯饰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企业纷纷瞄准LED。据业内人士介绍,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传统灯饰行业进入低迷状态,今年市场更是受房产新政和通货膨胀的影响,面临订单减少、终端销售量下滑等压力。事实上,杭州优欢照明就是从2010年开始涉足LED照明。

  来自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LED产业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企业数量接近4000多家,过去5年平均增长率为35%,2010年超过40%,在未来5年内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而刚刚举办的广州照明展上,LED产品就覆盖12个展馆,展出规模达10万平方米,LED参展厂商超过1800家,涵盖半导体原材料、半导体芯片、外延片、封装、设备及组件、电子元器件、LED交通、LED背光等诸多产业链环节。

  中国成为全球LED产业的热土,很大程度上由于各地在招商思维下争相出台补贴政策。从国家层面来看,科技部推出了“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示范城市方案,涵盖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21个国内发达城市。此后地方政府群起而动,比如广州针对学校、政府等的LED示范工程给予20%~30%资金补贴;深圳对企业承担投资的示范项目补贴LED灯具价的30%;武汉、厦门、宁波、重庆等则设置了金额不等的LED推广应用专项资金。扬州、芜湖则针对LED生产企业的设备采购实施补贴,比如对蓝绿光MOCVD设备采购补贴可达1000万元/台,红黄光MOCVD补贴资金达800万元/台。据业内人士测算,一台MOCVD设备大约在100万美元至300万美元之间。按上述标准,政府补贴可占总采购额40%到70%。

  南通瑞特照明有关人士称,“业界有个说法,随着近两年企业所采购MOCVD设备的先后投产,预计三年后中国内地的外延片产能将是2009年的10-15倍。”

  MOCVD是LED产业链上游最核心环节的外延片生产关键设备,也是制造环节中单项投资最大的设备。事实上,全球第二大LED设备供应商美国Veeco公司的首席执行官JohnPeeler就公开表示,2009年中国内地MOCVD设备出货量只占全球市场12%,而在2011年这个数字将飙升至60%。

民用市场尚难启动

  值得关注的是,在如火如荼的LED上游投资热潮下,目前国内的LED市场需求高峰还远未到来。

  深圳翰田科技公司董事长巫振乐对表示,景观照明(包括户外显示)、背光源和汽车照明、通用照明是LED的前三大应用领域,就国内市场而言,目前景观照明主要依靠政府补贴在推广,而真正容量大的通用照明市场受制于成本问题尚未能获得真正启动。“一根1.2米长的LED灯管,零售价近200元。即便人们都清楚它节能、环保,使用寿命也更长,但大多还是会选择售价不到10元的传统日光灯管。”巫振乐表示,尽管LED照明灯具成本近年来不断降低,但还没有达到普通消费者可以接受的“平民价格”,因此很难在民用市场打开局面。

  他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加快推进全社会节能意识的提高、消费理念的更新,更重要的还是要通过经济杠杆的撬动,能够摆出一本有清晰投入产出比、有明确收益的经济账,从而激发和增强千家万户使用节能产品的内在动力。

相关文章 led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