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板技术换代:昨日重现?
来源:LED芯片网信息中心 作者:--- 时间:2011-05-17 00:00
国内彩电企业正在面对从面板技术到商业模式被“伏击”的风险。是到了“喊一声”、“扶一下”和“放一马”的时候了。
2011年4月21日下午,三星电子LCD事业部在北京主办的“FHD全高清3D合作伙伴论坛”现场,最兴奋的可能就是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了。
原因在于TCL成为即将获得商务部正式批文的苏州三星7.5代线的小股东,而三星电子也从深超科技手中拿到了深圳华星光电15%的股权。
这是继创维数码参股广州LGD8.5代线后,国内彩电企业与韩国面板巨头的又一合作。
实际上,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高世代面板线生产地。
2010年京东方兴建国内第一条第8代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TFT-LCD生产线,项目总投资280亿元,其中项目公司注册资本172.17亿元,京东方需要自行筹资85亿元投入项目公司。LG Display、三星已决定分别在广州和苏州投建8.5代线和7.5代线。
总投资接近800亿元,以穗、深、禅为核心的珠三角高世代液晶线“破冰”路线图渐趋成型。深超与TCL宣布联手启动8.5代线液晶面板生产线,投资245亿元;佛山广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上马的8.5代线,投资236亿元。资料显示,全国有超过10个城市共计划新建13个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所涉及的投资总额超过2000亿元。
“大规模的投资史无前例,但彩电的商业模式已经由原来单纯依靠显示技术,发展成为显示技术创新和应用技术创新为两大主轴的商业模式。” 奥维营销咨询公司副总经理金晓峰这样说道。
实际上,国内彩电企业的确也正在面对从面板技术到商业模式被“伏击”的风险,因为一些国际巨头已经迂回到了他们的前面。
面板技术换代:昨日重现?
众所周知,对于彩电来说,显示技术从来都是引起产业变革的最大驱动力,每一次显示技术的更替都会引起全球和中国彩电企业座次的变化。比如在LCD取代CRT的时候,三星取代了索尼,中国则是创维、海信取代了长虹、康佳、TCL等。而今天,彩电企业又站在显示技术更替的关键时刻,OLED将成为下一代的核心显示技术。这预示着新一轮的显示技术战争即将开始。
不可否认,中国彩电的发展史一直都是永不止步地在追赶,但总是比产业发展慢半拍。当彩电进入到平板时代时,中国彩电还沉醉于CRT的辉煌中;当彩电真正进入到LED时代时,中国彩电才开始大举进军LED产业链建设。
比如在LED取代LCD时,三星就是这场变革的“预谋者”。
其实,早在1995年,三星就开始潜心研究LED,希望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直到2009年市场和产业都相对比较成熟了,三星立刻在全球范围内上市大尺寸LED电视。当时很多人惊讶于三星速度,也有人认为是三星为了树立高端形象的产品。谁知,2009年销售要比想象好很多,达到260万台;到了2009年年底,三星预计2010年销量达到1000万台。此时,整个业界才恍然大悟――LED时代真的来了。
三星的谋略算得很清楚。当三星CCFL液晶已经与竞争对手没有差距时,利润率非常低,为了甩开竞争对手,只能利用更高端的产品,这就是LED电视。而中国彩电企业也是在2009年起开始大规模布局LED电视生产线。如此一来,产生了很大的时间差和产品差,减缓了中国LED电视的发布时间,作为上游的面板在此受制于人。三星则依靠LED产品主打高端市场,而CCFL产品则与中国企业进行价格战,使得中国彩电企业焦头烂额。
可以说,中国彩电企业在面板上是吃尽了苦头。早在CRT年代,长虹依靠倪润峰对CRT的囤积居奇,使其一跃成为中国彩电的老大,而倪润峰也被中国彩电业视为大佬级人物。今天看来,倪润峰只不过看准了产业链的上游才是竞争核心这一点,也要感谢当时技术进步的缓慢。
但是,现在的技术变化太快了。2002年LCD兴起,2005年LCD爆发,成为普及型产品;随后两年中,又出现了LED和PDP之争。谁知道2009年又成了LED兴起的元年,而2010年3D已经占据了主流。技术更新换代得太快,让处于追赶状态的中国彩电企业一直疲于奔命。
历史上,中国显示产业历经了CRT、LCD两个阶段。二十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是CRT技术从核心技术突破到产业化成熟的关键时期,错失了显示产业的第一次战略发展机遇;90年代,中国没有认识到LCD将替代CRT这一全球产业升级的新动向,错过了液晶显示产业发展的最佳机遇期。虽然本世纪初,中国企业做出了向TFT-LCD产业进军的艰苦努力,但由于产业化起步晚,缺乏技术积累和关键原材料的国产化能力,整个产业的发展被局限在产业链的末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