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领跑“低碳照明”
来源:浙江市场导报 作者:--- 时间:2011-04-26 00:00
这样的绿色照明产品正在浙江市场上铺陈开来。为控制全球温室效应,减少空气污染,降低对日益高涨进口能源的依赖,浙江低碳照明业由此起步。
而据杭州市经委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处处长楼青山介绍,当时,面对节能灯热销,为保证公平、公正、公开和方便,杭州还将节能灯推广与邮局挂钩,老百姓可到附近邮局拿货,也可打电话向邮局订购,邮局专人送货上门,每次收取1.5元费用。
低价节能灯数量有限,远水解不了需求之“渴”。截止目前,节能灯补贴政策已持续了整4年。从2008年分解到我省的300万只国家财政补贴的高效照明产品,到去年增加到800万只推广任务。其中紧凑型荧光灯690万只、直管荧光灯(T5和T8)110万只和高压钠灯(暂定1万只,不含在国家下达的任务量中)。
据悉,完成全部推广任务,预计总销售额为1.6亿元,国家约需投入财政补贴资金7500万元、推广工作经费380万元。推广任务完成后,全省可实现年节电16亿千瓦时,合约56万吨标准煤。
浙江成“低碳照明”制造、出口大省
近年来,浙江各地以多种形式开展节能灯进社区、农村、企业、机关、学校、医院等活动,“低碳照明”概念由此普及,这也使不少企业看到低碳照明产业前景,原本的照明产品大省浙江目前已成为低碳照明制造、出口大省。
根据浙江省照明电器协会统计数据,“十一五”期间,不论是主营业务收入还是分产品大类(电光源、灯具和灯用材料),浙江已连续数年稳居全国第二。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10年1-11月份全国照明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计3323家,而浙江1029家,完成产值435.79亿元,同比增长33.69%,高于全国产值增幅6.2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9.88亿元,同比增长43.18%。
近年来,虽然LED照明产品占全省比重不足5%,但低碳照明产业已崭露头角。2009年,浙江紧凑型荧光灯产量约12亿只,占全国总量30-35%,居全国第一;节能灯毛管产量17亿支,占全国总量的37.5%,居全国第一;环形灯管1.4亿支,占全国总量的76%,居全国第一。
低碳照明企业规模集聚效应渐显,浙江生辉、晶日、名芯、星碧、求是、杭州肖山海鲸等一大批以LED照明产品为主业的新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去年国家三部委全国LED照明示范工程招标中,浙江7家企业中标,占全国中标总数30%,高居榜首。
低碳概念已深入这些企业经营意识。浙江照明业T5、T8、CFL、CCFL、HID和无极荧光灯等节能光源及其灯具发展较快。为减少污染,多数企业已积极开展固态汞替代液态汞。这要求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灯管中的注汞量,以减少废弃灯管引起的汞污染。同时也要求企业减少注汞照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汞蒸气排放,以保护一线工人的身体健康。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固汞替代液汞约占用汞产品总产量的50-60%。在这方面,浙江阳光、缙云山蒲、宇中高虹等企业产品从生产到使用、回收都要求有利于环境保护,不少先进工艺值得学习。
聚焦高端寻找新蓝海
而国际形势,近年来,欧盟、俄罗斯、日本、美国等纷纷推出淘汰白炽灯等传统高耗能产品,照明产业节能化趋势给浙江低碳照明带来巨大商机,但其面临的产业困境也引起关注。
据省照明电器协会总结,首当其冲为技术壁垒制约出口扩大。欧盟、美国等地频繁出台各种技术和认证标准,抬高市场准入门槛。其中尤以欧盟《废弃电气电子设备指令》、《禁止在电气电子设备中使用特定有害物质的指令》、《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