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阵痛尚存 LED出口频遇信誉危机

来源:高工LED 作者:--- 时间:2012-03-23 00:00

led

“我以后不会再从中国采购LED相关产品。”一位来自南非的LED灯具采购商JokePhafuli在Skype上与《高工LED》记者聊到,他原本以为从中国进口低价LED产品应该会有很大的利润,为此还特意降低了产品选择标准。但近来,太多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最终使他不得不在eBay(全球最大的C2C电子商务网站)上高价采购了某国际知名品牌的一款LED球泡灯。

JokePhafuli的采购经历,其实也是中国LED应用产品出口所遭遇信誉危机的一个缩影。

就在2月中旬,俄罗斯当地一家媒体报道称,欧洲三分之二以上节能灯从中国进口,目前中国制造的荧光和LED等节能灯产品在俄罗斯已占到60%的市场份额。

但俄罗斯OPTOGAN公司总裁列夫称,中国制造的LED节能灯产品最大的问题是品质低劣,不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环保要求,使用寿命偏低且容易对人体产生危害。

列夫强调,中国一些鲜为人知的公司没有销售业绩和知名度,但却热衷于游说当地政府,参与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采购,造成进入俄市场的中国产品“鱼目混珠”。

大部分海外采购商都是抱着“哪家便宜买哪家”的采购宗旨,而LED照明厂家为了争取到定单,又不得不采购低廉的器件来维持微薄的利润。

国内一家LED出口厂家的海外市场经理对记者表示,以出口到俄罗斯的8WLED日光灯为例,国内厂商的报价约为17美金(约合110元人民币),而某国际品牌同样型号的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终端零售价为75美金(约合487人民币)。

“实际上,‘低价低质’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国内中小LED灯具厂商缺乏核心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意设计,同时又面临知识产权问题。”中山市半导体照明行业协会副会长张利强向记者讲述了目前的市场现状,一款新产品一旦销路好,马上就会被抄袭模仿,这也导致了产品利润迅速下降,使新开发的LED灯具产品迅速陷入劣质低价之路。“市场上3WLED灯泡从15元到75元都有,一颗1W的灯珠从0.7元到6元都有。”

“国内LED灯具标准缺失也是LED照明产品出口混乱的重要原因。”国际市场准入及营销专家聂鹏翔表示,深圳不少LED照明厂家经常遭遇海外市场退货,而退货的主要原因就是灯珠光衰严重,驱动电源不符合IEC国际标准。

中小企业没有能力去争取欧美高端市场,因为欧美采购商往往在下单前提出各种认证要求,而有些认证也往往价格不菲。

上述海外市场经理对记者表示,目前,一款LED照明产品的UL认证价格在8-15万。企业既不能确定自己的产品是否能顺利通过认证,又担心万一花钱认证后客户不下单。

“一些厂家的LED照明产品只通过了欧洲的CE认证,CE有100多个条款。有些企业可能只做了20-30个。”聂鹏翔对记者表示,如果我们也有类似能源之星的标准,对整体式LED灯的光效、光通、光强、色温、显色性等指标进行严格限定,市场就不会如此的鱼目混珠了。”

因此市场准入门槛低、对产品没有质量认证等要求的新兴国家市场就成为生产企业和采购商的“淘金地”。

同时,许多海外买家也并非专业买家。他们为了找到便宜的货源,很多会选择连ISO认证都没有的厂家。而中间商为了谋取利润,也是默许厂家的一些投机行为,但一旦出了问题,他们就把所有责任推到厂家一方。深圳富士新华董事长杨一江也表示。

“如果所有的采购商都能按照国际大厂的正规采购要求及流程,产品一般是不会出问题的。”一直给欧司朗做代工的杨一江对记者表示,国际专业的采购商们在下单之前会协同第三方认证机构来验厂,下单之前亦会对所有的工艺拍照确认。

另外,在双方签定合同后,采购商还会全程跟踪生产,监督投料,严格控制整个制程,从而确保每个程序都按照合同要求执行。除此之外,生产的后期,这些采购商还会对产品进行抽样,并送到国外指定的检测机构认证。

同辉电子技术总监傅立铭向记者透露,出口企业从PI(样品发票)到PO(正式订单)的过程中往往会竭尽全力争取,以至于在送样品的时候用高于谈判规格的A货,出货的时候就变成了B货。即便是检测的产品通过了认证,也并不代表量产的产品是严格按照认证的质量来做。

“这是厂家和采购商之间达成的合同协议,每个贸易都是有差异的,我们不可能逐个监督,主要靠厂家的信誉和采购的专业度。”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相关人士表示,对于LED灯具的检测,他们目前也是基本按照节能灯的检测标准,另外加上LED热性能测试。但目前他们并没有对LED灯具进行加速老化和寿命测试,更没有对批量出货的产品进行抽样检测。

上述检验检疫

相关文章 led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