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群力:电子信息产业要弯道超车不如另辟蹊径

来源:电子信息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12-08-01 10:03

面对与发达国家在信息产业的差距,我们不能简单地走技术跟踪之路。以前我们常常提弯道超车,其实我们可能不需要超车,可以走另外一条‘道’。中国本身具有很大的市场,完全有可能走出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发展的新的模式。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电科)总经理熊群力日前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向记者分析了加快发展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就如何有效推动产业和技术发展,增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核心依然缺失 需要由大到强

  我国是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大国,离强国还有差距。在某些方面,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危险。

  《中国电子报》:我国已成为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大国,但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受制于人的局面并没有得到完全改变。你认为我国在电子信息领域与国外差距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是否有进一步拉大的风险?

  熊群力:我国是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大国,但不是强国。因为从总体上说,不仅我们制造的产品本身不是我们的,而且产品理念和核心技术也不是我们的,该产品对未来社会、生活的影响,它下一步会怎样发展我们都不掌握。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基本上只承担代工者的角色。比如,苹果的大多数产品是我们代工生产的,但是我们生产着苹果的这一代产品,不知道其下一代产品的走势,也不知道所生产的这个苹果产品会对社会和产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差距,而且我认为在某些方面,尤其是核心技术和高端制造方面,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危险。

  当然,这不等于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差距在拉大。我认为,信息产业中的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优势我们还是很明显的。在生产规模、生产能力、生产技术、生产资源的组织调配能力以及市场的感知能力(基于中国已经是一个大市场)方面,中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具有优势。

  还是以苹果为例,中国可以为苹果代工,但中国目前还产生不了苹果这样的公司,不是因为中国缺一个乔布斯,而是中国现在的市场体系架构产生不了苹果这样的公司。

  《中国电子报》:谈到制造优势,你怎样看待中国劳动力成本增加这个问题?中国的制造优势还会存在么?

  熊群力:这些年我们的劳动力成本确实在加大。因为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希望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作为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员工的生活水平也有提高,这是正确的。这样一来,必然导致劳动力成本的提高。

  但是整个制造成本不仅仅只劳动力成本一项,制造的流程管理、制造的工艺开发、制造的相关资源的配置能力,中国都远远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国。另外,对形成产品之后的销售服务,我们是靠前的,我们白电、黑电产业的服务水平整体上看都不比国外企业差。而且,现在国家在强调企业加强管理,在资源的优化配置方面下工夫。比如国资委对央企开展管理提升年活动,中国电科也制定了一个三年的管理提升计划,就是希望通过加强管理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来弥补劳动力成本适当提高后带来的成本优势的下降。

  抓住物联网等机遇 推进产业转型

  针对应用的创新需求进行系统整合,可能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方向。

  《中国电子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演进,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我国电子信息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带来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

  熊群力: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是电子信息产业新兴的态势。这些态势有内在的联系,也有不同的应用和使命,是上一代技术的延伸和创新,其核心的还是软件、网络技术、芯片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比如云计算的核心是虚拟技术,它看上去是虚拟技术得到了发展,深层是因为芯片、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

  这些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未来的影响不仅仅在于信息产业格局,还会对全球生活和经济都产生重大影响。国家最近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我始终认为,电子信息产业仍然是战略性、基础性的,对国民经济影响巨大,而上述三项是电子信息产业最前沿的三个技术,它们肯定对社会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当然,这些新兴技术的发展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本身而言,也意味着巨大的转型升级的要求,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挑战。一方面,从技术上,产业将面临巨大的跨越。以云计算为例,有观点认为云计算没什么技术提升,其实云计算是一个巨大的技术跨越,没有高速的处理芯片,没有超宽带的通信网络,没有超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不可能有云计算。所以从这个层面,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面临技术的巨大跃升,芯片、软件、宽带网络的系统和终端必须升级。另一方面,从发展模式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一直以来形成的是以制造业为基本的模式,今后制造业虽然仍然存在,但创新和应用的牵引能力将成为产业重大的命题,针对应用的创新需求进行系统整合可能是产业的重要方向。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要主动转移,将产业向高端转移,这类高端产业包括软件、芯片、通信设备、终端等等。坦率地讲,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这些都不是中国人发明的。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我们就没有走到行业的前沿去引领行业发展?所以每当这些新技术出来时,我们总感到机遇但首先倍感挑战,挑战来自于我们前面所学到的产品、服务、制造很快会被新的产品、技术、服务模式所替代。这再一次验证我们在高端缺失,不管是技术还是产品我们没有能站到最前面去看下一步,而是等别人看到下一步后我们跟随。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这个阶段最大的任务就是转型升级。我甚至认为,一定程度上今后我国可以淘汰出局一些低端的、纯粹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存在的制造业。

  以应用带研发 实现系统性突破

  应用体系牵引着产业和技术。应该提倡信息产业系统性集成,通过系统带动整机、整机带动元器件发展。

  《中国电子报》:目前我国应该重点在哪些电子信息核心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

  熊群力:从产业现状看,客观讲我们基础还落后,目前需要在很多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在芯片领域,至今我们对西方发达国家仍然是望其项背,很难与其并驾齐驱;在材料领域,我们差距也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我们不仅仅要考虑哪些技术要突破,而且更需要考虑如何改变被人牵引的局面。我们能指出一定的技术,那说明它本身已经存在,别人已经有研究结果了。

  面对与发达国家在信息产业的差距,我们不能简单地走技术跟踪之路。以前我们常常提弯道超车,其实我们可能不需要超车,可以走另外一条“道”。全世界都承认,中国本身具有很大的市场,有了这么大的市场,中国完全有可能走出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发展的新的模式。

  比如,物联网目前在国内可以说是风起云涌方兴未艾,但基本模式还是以互联网为中心向外扩展和延伸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的问题是,若干年之后别人在互联网或传感网上再进一步的话,我们得再跟进。我们是否能搞一个中国自己的物联网顶层架构,这一架构自顶向下覆盖互联网,尽管互联网仍然是其核心或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不是简单的现在互联网的延伸。物联网不仅包含电子信息产业,还涉及其他经济和工业的发展,值得关注。对于物联网,我们要站高远望。

  云计算也是如此。事实上在云计算的开发和应用方面,中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但是走在前面并不意味着完全值得我们放心大胆地往前走。因为我们是基于别人的基础往前走的,我们缺乏对创新应用的牵引能力,任何时候如果底层的某块砖被抽掉,我们就有可能摔跟头。

  那么我们现在是否有条件自顶而下地做?现在社会大不同于以前,现在是需求牵引、技术推进。中国的物联网和云计算的需求在全世界是无可媲及的。有这么大的需求背景,我们就可以引领或引导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前中国只被当成是消耗资源的制造型国家,现在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一定程度上市场决定了技术发展的走向,这就是真正的机遇。

  《中国电子报》:你的意思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等的应用带动产业发展?你怎样看待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模式的变化?

  熊群力:是的,应用本身是一个巨大的体系,牵引着产业和技术,应该提倡信息产业系统性集成,通过系统带动整机、整机带动元器件发展。尽管我们不排除在一些领域有以一种材料产生一种器件,一种器件产生一种整机的现象,但这种可能更多集中在基础领域的前沿性研究。从产业角度,结合现在社会的发展趋势,由系统带动整机、整机带动元器件的系统引领很可能成为一种新的产业模式。

  在这种产业模式下,系统性的需求带动不同整机的积聚,产生了超越单机的功能和效果。同样,通过不同元器件的积聚进行系统集成以后,所形成的整机也超越了所有元器件本身的效益和价值,这就是系统的牵引作用。而且现在,这个系统将是个巨系统,尤其是到物联网领域,系统会非常复杂,实际上是体系。体系由若干系统组成,然后系统带整机、整机带基础元器件。我认为,在下一步产业发展中这将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模式,而物联网、云计算都是产业发展的巨大引擎。

  《中国电子报》:你认为需要哪些政策方面的扶持?

  熊群力:其实我们的政策并不少。虽然我们还是欢迎更多的鼓励产业发展的政策推出,但更应强调的是每项政策的落实。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