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脱“有线”束缚,无线充电应用前景可期(下)

来源: 作者:花茶 时间:2012-09-07 10:09

 

汽车无线充电应用前景好,安全问题突显

 

    不久的将来,电动汽车的无线供电充电装置也可能推向市场。由名帅电子提供的这种装置的基本参数显示,输出距离10CM-1.5M,输出电压可以达到300V-400V,输出电流可达到50A-500A,充电方式分为快充和慢充两种。其中,快充的输出充电电流为100A-300A,输出工作电压为300V-360V,充电时间是40分钟-1小时,适用于充电站;慢充的输出充电电流为50A-100A,输出工作电压为300V-400V,充电时间是8-12小时,适用于家庭和小区。输入电压为交流220V-380V,输入电源为10A-200A。由此来看,设备在高电压高电流的状态下运行,其安全性值得打上问号。

 

    对此,肖明亮认为,电动汽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用上无线充电,其功率要求很大,辐射肯定会大。现在国家没有哪个部门对此进行规定,辐射的可接受程度无从把握。如果企业自行拿去检测,检测费用会很高。

 

    陈文英认为便携电子产品与电动汽车在充电设备上的差别非常大。便捷电子产品需要从几百毫安到几千毫安,最大不会超过5000毫安。而用在汽车上最小需要几十到几百安培,功率大,辐射、干扰也会大。

 

    当然,电磁辐射可以采取多种安全保护措施。陈文英分析道,首先,没有负载设备的地方不会向外辐射强电磁场,发射装置接收线圈供电,当负载设备被移走时,原来在其下面的线圈会停止供电。为了屏蔽供电时负载设备下面的电磁辐射,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在其内部各自形成了封闭式的闭合磁路,极大地降低了泄漏出来的电磁辐射,并提高了系统效率。检测负载设备位置时是在超近距离下工作,采用了较微弱的信号。即便这样,电动汽车的此类问题仍需高度重视。

 

    我们知道,Qi标准只是针对小功率电子设备的标准,大功率汽车充电并不适用Qi标准,现在还没有可适用的标准。陈文英坦言,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现在还只是探索阶段,目前会依据既有的国家检测标准,对包括电池干扰等事项进行参照,再根据我们的现实情况进行研发。也希望研发成果能有助于国家标准的制定。

 

        据了解,国内一些汽车企业关注无线充电已经三四年时间,仅限于了解阶段,一直没有相关动作。不知在汽车无线充电这条路上还有多少曲折和坎坷,不过,未来的规划并不含糊。陈文英表示,我们研发电动汽车无线供电充电技术的目的不是建设无线供电充电站,我们在一些特定路面铺设无线供电充电的发射装置,让电动汽车以一定的速度匀速通过,就可以让电动汽车充满电,并且同时结算充电费用。在不远的将来,高速公路上车主可以一边听收音机,一边上网,还一边打电话,而汽车、GPS、电脑、手机需要的所有电力都来自从路面下铺装的供电系统。

 

    参与者的机会

 

据研究机构预测,2013年无线充电市场空间将达180亿美元,巨大的蛋糕企业如何分享,利润空间有多大呢?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掌握无线充电技术的企业参与的合作形式与赢利渠道主要分为三种,一是自有技术、自行生产(找代工)、销售无线充电套装;二是自有技术,自行生产(找代工)与销售电池;三是与电池或手机厂商合作,以提供模块为主。例如,高倚盛科技陆续推出了无线充电电池、适用于IPHONE手机的无线充电套装等产品,名帅电子的适用于IPHONE 3代、4代手机的套装有望于今年下半年量产。由此可见,这类企业的赢利模式应当是多样化的。

 

    陈文英谈到,与电池厂商合作的方式主要是免费提供接收器即植入电池内部的设备,我们赚取的是发射模块的利润。刘昌荣也提到类似的方式,他说与手机厂商合作,我们可以对发射模块收费,同时结合对方的实际需求配合进行接收器的设计研发。而无线充电设备套装或者电池的销售也在进行,但并没有起量。肖明亮补充说道,“我们更愿意做一个纯粹的模块厂商参与整个无线充电产业链,毕竟一个产业需要多个优质环节的串连。但不排除拓展无线电池生产与销售的可能,深圳完善的电子产业链使得产品从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整个流程配合默契,不过前提是统一的电池标准”。

 

据了解,无线充电设备的价格差异比较大,国内产品有一定价格优势。如国外的一款针对IPHONE手机的无线充电产品,发射器售价为99美元,用于接收的外壳也需几十美元;最近某公司推出的一款无线发射板(可以实现六台电子设备充电)产品,售价为39美元。来自市场的消息称,国外售价为120美元的产品,国内可以做到200元以内。针对苹果手机的产品国内可以做到350元左右。与此同时,由于规模效应的支撑,即便模块价格走低,总体利润仍相当可观。

 

 

创造行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尚处于稚嫩期的无线充电市场不得不直视若干问题。就标准而言,Qi标准的推广与应用时间较短,从标准问世到实际推广需要很长时间的磨合,这是市场成长必经的过程。国家通信计量站相关人士曾公开表示,“除了适用Qi标准,各国电磁兼容管理和频率管理方面可能也要进行新的考量,需要遵从”。其次,汽车无线充电技术涉及无线充电大功率标准的制定。无线充电联盟继已发布的低功率技术规范(不超过5瓦特)之后,将启动中等功率技术规范制定(不超过120瓦特),并进一步扩展到家用电器等领域。另外,目前海尔正在开发采用无线电力技术的产品。

 

    就创新环境而言,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中国企业需要更良好的发展环境。对此,肖明亮认为,国内对技术创新的重视与支持程度远远不足,一方面可以通过资金支持、政策支持鼓励技术研发,另一方面打造以技术为核心的软优势,提升品牌效应和附加值,最终国内企业能够以更高昂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

 

此外,国内企业应当重视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及时申请专利。对此,陈文英深有感触,他们的产品就仅申请到国内专刊,却被国外的“概念”专利挡在了门外。而电子产品消费者对无线充电产品的接受程度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完)

 

本文发表于《华强电子》杂志2011年7月刊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