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环的各种功能到底可靠不?
来源:电子发烧友网 作者:------ 时间:2015-10-10 16:56
智能手环,在我们生活中,也有智能手表、智能计步器和移动医疗检测表等多种叫法。这些都是大家根据它的功能给出的名字。书面上对智能手环的定义很简单,就是一种穿戴式智能设备,通过手表形式展现给人们,便于携带,俗称手环。
人们带上智能手环可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锻炼、睡眠、部分还有饮食等实时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手机、平板、ipod touch同步,起到通过数据指导健康生活的作用。
市面上一般的智能手环各自所具备的功能不一样,大多数作用是为了追踪健康数据。比如监测步数、里程、卡路里消耗、睡眠质量等用户健康数据,为用户提供合理的饮食、运动或睡眠建议,帮助用户更好的管理自身健康。
大多数手环是具备其中的2-3个功能。当然也有少数的医院用的疾病检测设备做成手表形式,比如:血氧仪。但在医院大家基本叫血氧仪,很少叫智能手环,当然也有些商家为了销售给个人用户把它叫智能手环。
除了医院用于诊断疾病用的手表式的医疗设备,大多数目前市场上卖的智能手环是没有通过二级医疗设备检测的,或者说没有拿到二级医疗器械许可证。没有医疗器械许可证的智能手环,应该都叫电子产品,其测量的人体健康指数只能是参考,不能用于医学诊断。所以,我们生活中通常叫智能手环基本都是非医用的电子产品。
无论是国外的智能手环品牌,还是国内品牌,智能手环所具备的核心功能就是作为健康追踪器,帮助用户更好的管理自身健康,对我们日常的运动还是很有帮助的。
那么,智能手环的计步、热量消耗、深度睡眠时间等数据的准确性是否可靠呢?
计步功能可靠吗?
计步器是智能手环的核心卖点。计步原理其实是基于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来实现追踪步数,只要手一动,它就记录。很多智能手机都具备这一能力,它通过内置的智能传感器和软件相结合就可以实现计步器的功能。
实际上,从其计步原理我们就能判断他的准确性了。比如坐在椅子上手晃动下,它就会记录下来步数。但智能手环会通过内置的传感器记录用户每天的步行情况和目标达成率,并且记录一段时间内的运动趋势,帮助了解、分析用户的健康习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卡路里消耗是怎么得来的?
智能手环计算卡路里是通过计算步数,然后根据一定的算法得来的卡路里消耗量,包括我们正常走路、慢跑、快跑等各项运动的步数,但是它很难判断这各项运动所占的比例和强度。
比如某个人跑了21000步,智能手环如果默认是普通走路,那与跑步所消耗的热量相比,肯定会有一定的误差。加上计步器本身的记录并不是特别准确,所以卡路里消耗监测只能为我们的热量消耗提供参考。
但有些智能手环的手机端软件有饮食监测的功能,通过手机端软件扫描食物二维码或者录入事物名称,它会计算食物所包含的热量,这种手动输入以及中国食品的复杂性,得出的数据准确性会相对准确些,但只能是对我们饮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糖尿病的人可以参考。
对睡眠质量的检测准不准?
智能手环另一大功能是监测睡眠质量,包含入睡时间、起床时间、浅度睡眠时间、醒来次数和深度睡眠时间,这是很多手环的又一个宣传点。
有的智能手环通过每天的监测形成一个长效机制,绘制出长期睡眠质量的趋势,帮助你了解睡眠状况并做出改善。
但睡眠质量的检测究竟准不准呢?
首先我们谈谈智能手环的睡眠计算,大多数手环依据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来计算睡眠情况。比如翻身频繁就是浅睡或者清醒。
但医学上检测深睡或者浅睡要通过脑电图、眼动、胸腹运动等多项参数来诊断。从这个计算睡眠质量原理来看,智能手环目前还不具备脑电和眼动功能。可以说,只是依据体动计算的睡眠质量只能作为参考,是不准确的。
当然,不是说智能手环不准确就不用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必要把智能手环和医疗仪器设备进行比较,因为医疗仪器要用于治病救人,必须准确,否则会出人命的,而我们日常生活只要有个参考就好。
总的来说,智能手环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时尚和乐趣,让我们生活更加智能。
参与Qualcomm调研活动100%中大奖哦!小伙伴们快点行动吧!
关注方法:添加好友→搜索“华强微电子”→关注
或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华为手环3e评测 能够实现人无我有的运动监测功能2019-01-23
- •深圳华强北智能手环调查:品牌那么多 功能差不多2018-09-28
- •Gartner:穿戴式设备弃用率约三成,仍需加强实用性2016-12-09
- •智能手环将死?运动“管家”败给了人类天性2016-10-12
- •小米手机光环失色 二次创业前路多舛2016-08-25
- •VR风口来了 智能手环路在何方2016-04-15
- •智能硬件规模将达500亿元 智能家居成新风口2016-03-08
- •可穿戴设备处于撞墙期,智能手表将扼杀智能手环2015-09-11
- •可穿戴市场“黑马”小米手环:出货世界第三 高性价比吸引用户2015-09-09
- •Fitbit第二季财报营收4亿美元翻番 可穿戴市场竞争激烈2015-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