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新媒体进入主流媒体行列 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浅析

来源:前瞻网 作者: 时间:2015-12-23 17:15

  视听新媒体作为一类相对独立的媒体形态,以视听内容为核心,借助互联网等各种新的技术手段传播,已经并且还将持续对现有的媒介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在中国,以网络广播影视、IP电视、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公共视听载体、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为代表的视听新媒体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一、国内视听新媒体的发展阶段

  中国视听新媒体是一个正在快速演进和成长的新的媒体形态。回顾过去,它经历了萌芽期、发育期,目前正处在快速发展期。

  (一)萌芽期(1996-2000年)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站的信息服务功能凸显,但媒体功能尚未充分展示。其后以音视频为表现形态的流媒体开始起步,视听新媒体受带宽、流量等技术和其他条件制约,独特优势尚未展现出来,传统媒体内容上网还停留在图文版阶段。同时由于行业准入门槛低,民营资本纷纷进入且十分活跃,境外资本亦相继涌入网站,网站建设的社会化程度提高。民营网站出于竞争压力,尤其注重探索新的媒体业务,寻求新的收入增长点。

  (二)发育期(2001-2007年)

  这一阶段专业视频网站开始形成,视频服务的技术瓶颈有效缓解,与传统媒体的差异化优势十分明显,作为一种媒体形态视听新媒体独特功能已无法取代。在市场需求的拉动和数字传输技术的支持下,各种公共视听载体相继出现,进入群雄竞逐时代。视听媒体业务进入资本市场,形成了与传统广播电视不同的体制,呈现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共同发展的格局。民营视频网站特别是视频分享网站十分活跃,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传统广电媒体开办的视听新媒体开始独立运营,竞争力逐步增强。同时国家明确的提出了政策扶持措施,并制定了行业发展的基本思路,视听新媒体管理体制初步形成。

  (三)快速发展期(2008年至今)

  自2008年以来,视听新媒体发展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并被纳入国家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发展战略,在国家媒介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随着视听新媒体行业地位的提升,视听新媒体已成为广电与电信、互联网融合发展以及媒介融合的主导业务,同时也预示了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与趋势。而自2012年以来,行业一批运营企业相继上市,视听新媒体体制基本形成,行业发展前景日趋明朗,呈现出难以估量的发展空间。同时随着一批网络电视台上线,成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里程碑,视听新媒体也正式进入主流媒体行列。

  二、国内视听新媒体发展规模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视听新媒体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指出,截至2014年底,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达3.72亿,网络音乐用户达4.36亿;共有4.2亿手机网民用户,其中,手机网络视频用户达1.3亿,手机音乐用户达2.1亿。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市场规模达92.5亿元,广告市场规模达67.2亿元,视听新媒体市场总规模达到159.7亿元。

  图表1:2014年中国视听新媒体市场总规模(单位:亿元)

  

规模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国内视听新媒体发展特点

  (一)运营企业化

  目前,全国获得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以下称视听节目许可证)的机构有594家,其运营主体或是电台、电视台等广电机构投资设立的企业,或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大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新浪、网易等互联网公司和分众传媒、航美传媒、华视传媒、乐视、优酷、酷6等视听新媒体运营企业已经在国内或美国上市。

  (二)资本多元化

  由于实行市场体制和企业运营,视听新媒体的资本结构呈现多元化状态。获得视听节目许可证的民营企业在资本构成上,既有内资,也有外资。

  (三)业务形态多样化

  与传统媒体比较,视听新媒体发展的典型特征是业务形态多样化和终端多样化。有IP电视、网络广播、网络电视、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和公共视听载体(包括公交电视、店内电视、广场电视、民航电视、地铁电视、楼宇电视等)。

  四、国内视听新媒体发展趋势分析

  国内视听新媒体发展趋势主要有:1)技术与网络不断优化;2)产业规模不断扩大;3)发展环境更加完善。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图表2:国内视听新媒体发展趋势

  

趋势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