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零售电子支付是核心 优化技术尚待补位
电子支付技术是核心,智能交易系统发展成熟
(1)电子支付完成无人零售“最后一公里”环节
毫无疑问,电子支付是无人零售不可或缺的环节,而且前期的用户识别、购物行为检测等,本质上都是为了最后的电子支付和结算做准备的。因此,关注无人零售,最基础的关注点就是电子支付。Amazon Go将其技术概括为“walk out technology”也是强调这一点。
电子支付领域创新不断,从移动终端制造厂商到互联网电商巨头,从传统银行到科技公司均有参与,产品服务范围涵盖了从实体的POS终端机到手机APP,从网络银行购物转账缴费等服务到FinTech的区块链技术创新。我们重点分析电子支付行业内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和服务方式。
mPOS终端:包括终端设备和相关应用,具体是指通过移动通讯设备和搭载的支付应用软件进行商户收银操作,由外接专用受理终端完成银联卡相关信息的采集和加密,通过移动通讯设备与后台处理系统交互完成交易,这一过程涉及的前端专用软硬件设备总称即为mPOS。
Apple Pay:苹果公司的一种基于NFC的手机支付功能,于2014年10月20日正式上线。Apple Pay没有账号,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第三方支付,本质上是银行POS机互联网化的一种体现。Apple Pay不需使用特殊的非接触型终端设备,可直接与VISA的PayWave、万事达卡的Pay Pass以及美国运通的Express Pay直接兼容。自上线以来,Apple Pay占据数字支付市场交易额的1%。其基于NFC、指纹识别、Passbook安全机制,安全性相比一般的网上钱包要高。
技术实现上,Apple Pay采用的是“Tokenization”的技术,即将银行卡信息转化成一个字符串(token)存在手机中。在进行支付时,手机将该token根据算法再生成一个随机token和一组动态安全码发送给银行,银行的token服务将其还原成银行卡信息并回传授权完成支付。因此,这个过程能够兼容已有银行,苹果则通过手续费分成盈利。
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是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独立机构,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提供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接口的交易支持平台的网络支付方式。为完善线上线下支付相结合,2015年12月银联推出云闪付移动支付品牌。2017年5月27日,中国银联和40余家商业银行共同宣布,正式推出银联云闪付二维码产品,持卡人通过银行APP可实现银联云闪付扫码支付。
比达咨询(Big Data Research)发布的《2016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研究报告》指出,2016年中国第三方支付总交易额为57.9万亿人民币,相比2015年增长率为85.6%;其中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为38.6万亿元人民币。根据Forrester统计,美国2016年的移动支付交易总额仅为1120亿美元,不足中国的1/50。可见,中国的电子支付市场其实发展速度超过美国等发达国家。
但是,在市场格局上双方存在差异。从业务上看,以支付宝、微信为主的互联网厂商主导的支付流程将削弱原有收单方、卡组织和发卡方的地位。以支付宝为例,当使用支付宝钱包付款时,支付宝会通知银行扣款,并获得银行反馈的扣款成功与否消息。这个过程中没有收单方、卡组织、发卡行三方的参与。这和Apple Pay等技术是不一样的。由于在商家这一端产生的手续费低,甚至支付宝和微信等还会发放一定补贴,因而消费者和商家更倾向于选择他们的电子支付方式。
我们认为,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的高速发展主要受益于当前的人口红利、庞大的市场规模、以电商和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浪潮以及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随着红利慢慢消失,行业未来发展战略将是深化大众消费端并拓展特定行业端,同时利用支付数据提供多元金融服务,而无人零售领域将是电子支付重点开拓领域。
(2)腾讯、阿里主导国内电子支付市场
根据易观智库发布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88,091亿,其中支付宝占比53.7%,财付通为39.51%,两家企业共同占据移动支付市场93.21%。
目前央行共发放了267张支付牌照,大体形成了3个梯队。支付宝市场份额居首,财付通位列第二,两家支付巨头组成第一梯队,形成双寡头竞争格局;第二梯队由拉卡拉、易宝、联动优势、连连支付、平安付、百度钱包、京东支付和快钱等8家企业组成;其余的支付牌照方市场占比很小,不少牌照支付企业处于无业务状态。
另外,支付宝推出无现金停车场,为无人零售打好技术基础。近日上海虹桥机场停车场联手支付宝推出了无现金停车场,用户出停车场的时候,不需要停车也不需要掏手机,摄像头在识别车牌后,会自动从车主的支付宝里扣取停车费。在整个过程,用户实现“无感支付”,车辆通过时间比原来节省80%。支付宝将在接下来升级全国的近万个无现金停车场,也将通过生物识别、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实现更多场景的无感式电子支付。
优化技术尚待补位,全面影响业态成熟度
除了直接影响整个购物流程的身份识别、电子支付等技术之外,要催生一个完善成熟的无人零售业态,还需要更多技术的辅助。
(1) 智能客服
传统的SaaS客服系统可以解决用户在互联网上的客服需求。美国知名的SaaS供应商Zendesk就是以客服场景作为业务切入点,2008年成立,2014年完成上市。
对于无人零售超市给用户带来最大的体验缺失就是缺少服务人员提供的交互式、个性化服务。例如,用户想了解最新的促销信息、对某个商品有相关疑问、会员服务的需求等情况发生时,仍然需要服务人员满足其需求。
解决这种问题的技术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人工智能客服机器人和远程视频对话。前者通过语音识别、语义理解等技术,帮助机器了解人的问题,并根据知识库做出相应的解答。
由于语义理解和知识库方案仍然远远不能达到业务需求,所以对于现有人工智能不能很好处理的场景,仍然需要人工客服的参与。一种较好的实现方式是远程视频(telepresence,也称“网络呈现”)系统。基本的远程视频系统即通过摄像头和网络将双方(甚至多方)的视频传输到对方,进行必要的音视频时序同步处理。目前,一些优化技术也在围绕沉浸感、可扩展性、内容分享与交互等方面展开。
(2) 商品检索
人们在超市购物时经常会遇到需要寻找商品的场景,除了根据商品类别进行货架管理之外,在无人零售领域还需要提供面向商品的智能化搜索。一方面,系统需要对货架上的商品进行检索,以便知道何种商品位于什么位置;另一方面,还需要提供方便直观的交互界面。
在物联网搜索领域,包括Shodan等公司在内已初步提供所有联网的设备,但是在无人零售场景中,大部分商品只是添加了电子标签的普通货物,并不适用现有的方案。因此,一个体验良好的无人零售超市还需要解决这方面的技术问题。
(3) 室内导航
如果考虑较大面积的无人零售店,即便顾客知道商品所处的区域,仍然有可能需要前往对应区域的指引。因此,室内导航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辅助技术。现有的室内导航一般通过蓝牙、WiFi、计算机视觉等不同技术实现,各自的精度和实现难度不尽相同。
根据Markets and Markets的数据,2014年室内定位市场规模达9亿美元,并预计五年内增至44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36.5%。Research and Markets预计2013~201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48.4%。IDTechEx则认为,2024年室内定位的总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美元。(责编:振鹏)
本文为华强电子网原创,版权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
关注电子行业精彩资讯,关注华强资讯官方微信,精华内容抢鲜读,还有机会获赠全年杂志
关注方法:添加好友→搜索“华强微电子”→关注
或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电子元器件销售行情分析与预判 | 2024Q42025-01-16
- •电子元器件销售行情分析与预判 | 2024年12月2025-01-09
- •最新全球TOP15电子代工ODM头部厂商业绩大PK2024-12-31
- •电子元器件终端市场销售分析 | 2024年12月2024-12-31
- •2024年电子元器件行情分析与2025年趋势展望2024-12-25
- •最新TOP15国产汽车电子Tier1零部件厂商实力大PK2024-12-20
- •倒闭1.46万家!2024年国产芯片公司破产原因及产业影响深度分析2024-12-09
- •电子元器件销售行情分析与预判 | 2024年11月2024-12-09
- •电子元器件终端销售市场分析 | 2024年11月2024-12-04
- •最新全球TOP4电子元器件分销商Q3业绩大PK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