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新动向加剧全球贸易摩擦 国家经贸委再度发出警示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 时间:2003-02-10 22:22

     (华强电子世界网讯) 我国是世界上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最大受害国,这一状况在过去的一年并未发生变化。如果用数字表明:截止到2002年12月,共有18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60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合计涉案金额近10亿美元。其中反倾销42起,保障措施18起(包括3起特别保障措施)。
    
      日前,国家经贸委产业损害调查局在盘点2002年全球贸易摩擦状况及我国面临的形势时指出,仅仅一年时间,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已显现出新动向。
    
    

动向一:技术性壁垒影响出口百亿美元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0年我国因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因素影响当年出口直接和间接损失达17.6亿美元;一年后,我国仅因不符合国际环保标准而受阻的出口商品价值就已超过100亿美元。
    
      由于我国出口商品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受环保因素影响较大,国外对华实施的这些技术性贸易壁垒,使我国出口受到不同程度影响。2000年在因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因素而影响当年出口的企业中,有50%因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而迫使成本增加;25%的企业因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而增加风险。
    
    
动向二:针对中国的特殊保障条款纷纷出台

    
      国家经贸委的统计显示,截止到去年底,已有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国制定了对华保障措施法规。有关专家指出,针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发起的特别保障措施案已成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贸易摩擦的新问题。
    
      国家经贸委相关人士介绍,由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中有允许成员对中国出口产品采取特殊保障措施的承诺,加入世贸组织后,世贸组织成员纷纷加强了对华特别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的立法工作。这些立法对中国十分不利,主要是大幅度降低了立案标准,同时可以仅针对中国,从而避免保障措施针对全球所带来的压力。
    
    
动向三: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反倾销增幅明显

    
      国家经贸委的统计显示,2002年对我国立案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和印度。美国对我国立案调查14起,其中反倾销12起,特别保障措施2起,是立案最多的国家;印度位居第二,对我国立案调查为13起,其中11起反倾销,2起保障措施(包括1起特别保障措施)。 
    
      不久前,来自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的官员就已发出警告,对我国提起反倾销调查的国家中,印度、阿根廷、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国家所提数量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从目前看,对我国发起调查的绝对数量最多的还是美国和欧盟,占总数的五分之二。但近几年,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西、阿根廷、南非等,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的数量增长明显,去年印度更以11起反倾销调查位居第二。
    
      反倾销专家表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的一些产业在本国日渐失去行政保护手段,于是转而寻求世贸组织所允许的包括反倾销在内的贸易保护,他们已经从发达国家学到不少关于反倾销方面的经验。此外,这些发展中国家的产品结构与我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很容易造成市场冲突,从而提起反倾销。
    
(编辑 云彬)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