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污染高耗能金属硅企业亟需转型

来源:硅业在线 作者: 时间:2006-11-21 21:21

    

  近年来,国家对金属硅,硅铁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态度很明显,可以归结为“先破后立”。从各省电价的不断上调,环保设备的卡、抓、打,到取消出口退税,都说明国家要从政策上宏观调控,把这些高耗能高污染的资源性企业逼到悬崖边上,然后组织剩下来的较为有实力或有优势的企业进行行业的大洗牌。国家的政策虽然是无可厚非,可企业自身所要面对的是:一方面,国家的大环境要求降污降耗,保障长远利益,同时市场也需要有一个良性竞争的环境;另一方面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这样的大环境于企业而言相当残酷。

  对于国家来说,如果要关闭500家硅铁厂,那么这五百家和那五百家都无所谓,因为宏观调控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但是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自己停产和别人停产可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同时地方政府也为了政绩和地方自身政策着想,往往会对国家政策落实造成一定阻挠。俗话讲:“胳膊拗不过大腿。”

  从目前政策形势来看,国家已经逐步加快、加大治理力度,在这个宏观调控在相当程度上左右市场的国家,如果企业和地方政府想要维持现状就显得非常困难。“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经过有针对性的调控,“西电东输”使得西南小水电的电价优势逐步消失,出口退税的调整让靠退税赚利润的日子一去不返。同时国家对环保越来越重视,环保设备也是必须达标。那么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和国宏观调控中生存并壮大,必然面临调整或转型。

  如何在市场与政策间取舍?经常看到由于国家的政策对企业自身的利益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害,致使企业不接受或者敷衍了事,政策落实情况不甚理想的现象。就此硅业在线对广大企业提出一点建议,那就是“平衡”,即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使得企业能够稳步长久的发展。

  一、增加获利点,就金属硅、硅铁行业来讲,环保设备的上马虽然价值不菲,但是回收的硅灰是良好的建筑材料,因此企业的投入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补偿,执行起来相对容易些;以前被废弃的硅渣也可得到利用,企业不能把眼光局限于一种产品,多元化的产品也会带来更多的收益,拓展更广大的市场。

  二、规模化生产,国家虽然在打压高耗能企业,但是由于硅铁与金属硅是冶金中重要的添加剂,因此这个产业必须保证一定规模的发展,彻底垮掉目前只是一个“行业神化”。鄂尔多斯就对外宣称:“即使全国硅铁厂都倒闭了,我们也是最后一家。”这些大企业,国家与当地政府都会给予一定的扶持,因此相对于小企业,这些大企业虽然不够灵活,但是风险抗击能力与信誉都较为突出,在小企业停产或倒闭后应该会有较好的发展。

  三、提高科技含量,以金属硅为例,98.5的金属硅在8000元/吨左右,而经过提纯到6N的多晶硅棒价格在230万/吨,而多晶硅料的长期合同价也在14万美元/吨以上,大的多晶硅厂家利润都在80%以上,国内目前提纯技术达到5N左右,国外售价在80-90美金/公斤,高纯金属硅是今后金属硅厂的一个方向。现阶段云南,福建等地做的比较好,而北方还是以粗硅为主,不过已有厂家意识到这点,开始积极转型,在当前国内高金属硅市场并未形成气候的时候争取主动。

  总结,由于中国国情,国家的政策在有些时候没有和市场同步,但是做为企业来讲也只能顺应潮流,发展与进步,目前中国的市场极为不成熟,几年前金属硅的纯利润在3000元以上,现在每吨降到了300甚至更低,企业本身并不是没有责任。走出去,思维一转天地宽,希望在经过调整,转型后,中国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能真正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将资源性行业带到一个新天地!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