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制造业需消除人与关系的断点
来源: 作者: 时间:2006-11-22 19:51
-本报记者 李佳师
目前中国的电子制造业排名全球第二,任何一个把制造业当做重要行业的公司都不可以不重视中国。所以微软公司全球制造业总裁查尔斯·约翰逊带着手下负责汽车制造、高科技和电子制造、能源、医药业、水利电力行业和快速消费品行业(CPG)的相关领导近日来到了北京,拜会相关伙伴与客户,宣讲微软在制造业领域促进“全员就绪”的商业愿景。也就是
在上月底,微软与Wonderware公司宣布,两公司将在中国上海合作成立软件验证中心,这个软件验证中心主要是为制造企业提供软件解决方案验证的场所。查尔斯非常明确地表示,制造业占整个微软行业收入的1/4,是最大的行业。
制造业的四个挑战和两个压力
查尔斯认为,不管制造业的客户在哪里,他们都面临相同的4个挑战。第一点,是全球的市场需求。随着业务的发展,他们是在面对全球24小时7天不间断的需求。第二点,制造业的客户始终面临改善执行效率的压力。第三点,要把产品的质量做到一定的标准,所以他们必须要符合法律法规的标准和要求。第四点,制造业的客户都要面临快速推出新产品到市场的压力。
而从业务的角度主要有两个压力。一点是降低产品成本的压力,另一点是创新的压力。这两点挤压形成了制造业企业的老板面临的压力。尽管从CEO的角度和从CIO的角度来看有不同的挑战。总的讲,业务方面的挑战主要有商业流程的改进,企业成本的控制,吸引客户,加强客户关系的管理等等。不管是哪一个,都需要IT部门紧密支持。微软认为微软凝练了制造业所有的挑战和问题之后,为IT解决方案要做的就是一方面为客户、员工提供洞察力,另一方面为企业的员工提高效率。两个结合起来,就是IT为制造业提升的能力。微软在制造业“全员就绪”的策略概括起来包含两个层面,首先,要推动企业创新,创新的核心是员工,要给员工高效和创新的能力。其次,要建立关系,就是在供应链当中和不同的合作伙伴或者业务伙伴建立关系,并且拓展这些关系,然后在自己的企业内部提高运行的效率。传统的制造业解决方案在人和企业关系上是有断点的,而“全员就绪”策略消除了全部的断点。
制造业 微软有四大优势
应该说,制造业是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基本上每一个IT巨头都有一只脚是放在制造业里,而且相对于微软在这个领域的低调,其他厂商锣鼓敲得很响。查尔斯认为微软低调并不等于我们优势欠缺,查尔斯说,他这次带来的相关领域的负责人,每个人都在制造业有二十到三十年的经验。相对其他的平台厂商IBM、甲骨文与Sun等,微软的优势,一是微软的平台产品,沿袭了微软一惯传统,有非常好的界面,操作使用非常简便易用。二是微软有很好的操作系统,在安全性、可靠性、可伸缩性等方面有很好的优势。三是微软在数据库领域有很大的突破,除了很大的性能,SQL2005比甲骨文的数据库便宜五倍,此外在商业智能方面也优于对手。四是微软有很庞大而且非常健康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完整和谐产业链大大简化了用户部署的时间,并且有很好的协作性。而且在低成本方面,微软除了自己的产品成本更低,同时有让客户有更多选择在Unix和Linux的平台方案,微软为这些平台的应用提供交互性和集成性,可以保护用户投资
从记者观察来看,其他厂商的制造业方案更多强调的是“创建关系”这个层面的技术,而微软的方案是把“关系”和“员工”这个层面都整合到了一起。而在员工这个层面,微软有一系列的协同和高效的办公方案,如果说在创建应用建立“关系”等平台方案方面,微软、IBM与甲骨文等大家的实力越来越相近的话,但在员工与高效方面,微软的优势无人能比,再整合到一起,这是微软在制造业里最独特的优势。
下一篇:创新是集成电路设计业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