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面板价格下跌 难息厂商热情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 时间:2006-12-12 22:46

    

  TV面板价格下跌、获利微薄 难息厂商市场投入热情

  随着旺季需求的结束,12月份各尺寸液晶电视(LCD TV)面板的报价再次出现全面下跌。根据市调机构DisplaySearch的价格统计,不仅20~27英寸面板出现3~5美元的跌价,32、37和42英寸面板也全部比11月下旬报价,下跌10美元。而根据WitsView的面板价格走势统计,各尺寸液晶电视面板均出现1%~3%不等的降幅。但是,价格的下跌似乎并没浇熄厂商对TV用面板市场投入的热情。相关统计机构也不断勾勒出液晶电视市场的美好前景。

  ●TV面板 前景广阔获利难

  随着TFT-LCD在电视领域应用比例越来越大,电视用面板已经成为面板厂商获利的明日之星。12月5,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在雷曼兄弟证券所举行的科技会议中指出,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将在2009年突破1亿片整数关卡,达到1.13亿片;2006-2009年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平均复合年增率(CAGR)为32%。其中,40英寸以上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将由2006年的830万片窜升至2009年的3650万片,CAGR高达65%。

  台湾拓墣产业研究所(TRI)预估,液晶电视占整个电视市场比重,在2005年正式跨越10%后,2006年需求开始起飞,2007年总出货量可达7280万片、年增41﹪,最快在2009年时,全球液晶电视的年需求量可望达近1亿台左右的规模。

  对于中国市场,市场调研公司iSuppli也指出,从2005年到2010年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将以49%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液晶电视销量将从2005年的140万台增长至2010年的200多亿台。而液晶电视市场收入则将从2005年的13亿美元增长至2010年的128亿美元。

  然而,严格来说,2006年多数面板厂均未能从电视面板出货上享受到好的获利。受制于2006年电视面板库存过剩,韩厂LG飞利浦(LG.Philips LCD;LPL)第二、三季度因电视面板的库存高启,亏损金额合计超过6亿美元,便是一血淋淋的案例。国内面板企业京东方连续两年亏损的局面看来也已确定。上广电NEC由于不是上市公司,营运状况外界不很明了,但在产能不大,市场跌价的情况下,盈利状况也不容乐观。台湾5大面板厂1999~2005年TFT-LCD事业收新台币1.65兆元(约合人民币0.39兆元),税前净利930亿元,税前净利率为5.6%。由于2006年第一~第三季度台面板厂多半处于亏损状态,包括华映、广辉都是100亿元新台币以上亏损,彩晶亦出现56亿元亏损,所以若是累计至2006年第三季度,整体台湾面板产业的获利率,还要再下修近1个百分点,即低于5%水平。

  ●面板厂商 为了明天大投入

  不过,价格的下跌与获利减少并没浇熄厂商对TV用面板市场投入的热情。其中夏普(Sharp)、三星电子与Sony因其液晶电视出货表现亮眼,因此在下一代产线的建置上的表现就非常积极,除了夏普八代线已进入量产外,Sony与三星电子合资的八代线产能也将在2007年下半年推出。Sony日前还指出,不排除再加码八代线的投资,预估2007年三星电子与Sony的液晶电视出货总量,均可朝近1000万台的目标迈进。

  而友达的7.5代线在2006年第四季度开始量产后,加上2座六代线的产能规模,2007年将有相当大的机会可挤下三星电子与LPL,成为全球最大电视面板供应商,预估友达2007年电视面板的出货总量可望朝2000万片以上的目标迈进。奇美电子的7.5代线也计划在2007年第二季度开出,加上其争取一线业者的订单比重也逐渐提高,因此有研究机构也认为,其2007年电视面板的总出货量,可望朝1700万片的目标迈进。

  华映在下一代面板产线的布局虽然落后于友达、奇美电子,但其在电视面板的订单争取上仍展现出积极的态度,且目前并分别与飞利浦(Philips)、三星电子等建立起合作关系;展望未来,预估华映除会持续争取扩大与品牌业者的合作机会外,华映入股厦华后,相信其未来与大陆厂商仍会有其它的合作关系出现。而日前华也说,2007年电视面板的出货总量,希望能达650万片的规模。

  在中国大陆厂商中,上广电于11月初宣布,自主研发成功了中国大陆第一块47英寸HDTV液晶面板,从而跻身全球6家47英寸及以上高清电视屏生产企业之列。京东方也在有部分20.1、26英寸等电视面板产出以外,计划于2007年时,投入Full HD、对比度1000:1、500nits的47英寸面板开发。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