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私募基金欲掌控中芯国际25%股权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4-18 15:06

    

私募基金入主中芯国际的传闻越来越清晰。

  昨日,有外电消息称,中国本土最大的半导体制造企业——中芯国际正与Kohlberg Kravis Roberts   Co.、Bain以及General Atlantic在内的三家私募基金谈判,后者计划投资约6亿美元,获得中芯国际20%~25%的股权。

  中芯国际上海的公关人士昨天未对“私募基金入股”的传闻发表任何评论。不过,她表示,公司一直不放弃寻找策略结盟或其他机会,以提升股东价值。而之前,该公司香港上市公司的发言人陈慧蕊曾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公司寻找资金以维持扩充的说法并不正确,因为公司有足够的现金应付开支。一位半导体产业人士也称,资金问题应该不是中芯国际最急于解决的困难。因为两年来,它至少获得了三笔高额贷款,并未完全投下,而且其位于武汉、成都的工厂的投资主要由当地政府筹备。此外,中芯国际2007年已将资本支出压缩掉1/3。他认为,私募基金入主半导体产业成风潮的背景应该是,产业成熟度越来越高,周期震荡与风险越来越小。

  对于中芯国际的谨慎表态,上述产业人士认为,主要是这个问题涉及到的细节非常敏感。私募基金的入主,很可能会影响本土半导体企业的决策与运营,甚至改变其“本土”身份。“三家私基金如果以6亿美元获得中芯国际20%~25%的股权,就直接成了后者的最大股东。”他透露,目前,中芯国际最大股东为上海实业,其股份仅为12.4%。如果私募基金成功入主,中芯国际将由“本土企业”变成外资控股的半导体公司。

  之前,中银国际对中芯国际发布评级时说,由于备受亏损和资本支出压力困扰,中芯国际“弱于大市”。但是,中银国际怀疑,后者是否会向私募基金出售控股权。
  
  不过,上述半导体产业人士认为,有必要澄清一下所谓“本土半导体企业”的概念。因为包括中芯国际在内,大部分国内半导体企业几乎都有外资的力量。而且,中芯国际的注册点还在开曼群岛。“但这种注册地点更像是一个空间形式,还要看国内外资本结构,而最重要的则是IP(知识产权)到底属于哪里,是中国还是国外。”他说。

  记者从国家专利局获悉,中芯国际大部分IP都在中国本土申请。上述人士认为,这应是中芯国际被认定为本土半导体企业的关键。号称中国本土最有潜力的12英寸生产设备企业——中微公司的核心知识产权却落在了美国。

  “我认为私募基金进来不是坏事,但是不要影响到公司未来的性质,核心知识产权、决策权。”上述半导体人士说。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