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容科技丨把握AI大机遇期 挺进MLCC赛道全球前三
来源:芯八哥 作者:芯八哥 时间:2025-08-20 16:24
近年来,AI领域迎来技术和市场的双重突破,与之密切关联的AI服务器需求水涨船高,也带动了高端MLCC市场的增长。凭借先做强、后做大的前瞻性布局,微容科技坚持常年高额研发投入,在高端MLCC最核心的薄层介质能力上构筑了深厚的技术壁垒,并成功抓住这一市场机遇。
今年上半年,微容科技在AI服务器领域增长迅猛,为国内及海外服务器龙头厂商供应“电子工业大米”。
微容科技常务副总经理 郑春晖
AI掀起算力革命 高端MLCC迎来重大机遇
就市场发展而言,这股AI浪潮带动的产业机会不是一时的,而是一个广泛且长周期的影响,它有望带来5至10年的市场增长。尤其在AI服务器领域,年增长率可达10%左右,给高端MLCC带来了可观的市场增量。
总体而言,高容值、耐高温、微型化是AI服务器上MLCC的主要迭代方向。
“高端MLCC更注重产品的可靠性,并带动一些针对AI服务器的定制解决方案,满足其对高容值、高耐温的核心需求。”郑春晖进一步提到,“目前,国内各大龙头企业自主能力大幅跃升,微容科技是国内最早配合供应链的高端MLCC厂商之一,共同带动AI服务器市场的繁荣。”
大多数情况下,服务器需24小时不间断工作,云厂商很难承受宕机所造成的数据丢失风险。因此,服务器搭载MLCC的可靠性和寿命保障要求极高,部分指标甚至比车规产品还严格。
郑春晖表示,就AI服务器上的MLCC而言,总容值的提升方式不外乎两种:一是提升布板密度,在保持MLCC容值的同时,封装要做得更小;第二种就是让单颗MLCC的容值再提高一些。目前,微容科技的最新方案100μF和220μF在市面上已获得不少应用,且在原有基础上,产品将往更小封装与更高耐温上持续突破。面向前沿的产品开发,一些厂商甚至向微容科技提出330μF的诉求和探讨,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朝着470μF演变。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随着AI服务器算力越来越高,功率越来越大,散热问题愈加凸显,液冷方案将逐渐变为主流,而耐高温也成为考验MLCC性能的核心点。目前,采用最多的MLCC是X6系列,在一些敏感位置,如在板上和芯片周边,一些国内龙头厂商已经开始向微容科技提出了X7系列的诉求。
此外,在这股AI浪潮的推动下,服务器产业链也在悄然生变。
由于AI服务器对MLCC产品性能、寿命和稳定性要求很高,服务器厂商普遍采取了更严格的验证方式和周期,供应商的产品导入周期明显拉长。在产品迭代过程中,相应的测试和认证时间也显著增加。
得益于在该领域的提早布局,微容科技与客户在项目配合上更为默契,赢得了可贵的先发优势。
全方位产品布局 巩固核心技术壁垒
近年来,微容在技术和市场上不断取得突破,公司销售额以每年约30%份额的高速增长。在2024年,微容科技的年产能一举突破6000亿片,销售额突破15亿元,同比大增50%。同时,微容科技的高端MLCC的销售占比超过50%,产品结构仍在不断优化。
厚积薄发的技术实力与完善的产品布局,高效灵活的客户支持能力,以及核心人才队伍的茁壮成长,共同凝聚成微容科技稳健的内核。
从物理特性出发,多层陶瓷电容是层层堆叠出来的,因此薄层介质的能力至关重要。微容科技的核心技术优势在于出色的薄层介质能力,不论在材料端、设备能力端,还是工艺端的Know How,微容科技均有深厚积淀,且每年保持超10%销售额的研发投入,不断巩固技术壁垒。
目前,在AI服务器领域,微容科技已基本实现全方位的产品系列化布局,包括主板上的布局,芯片周边供电板块的布局,服务器电源的布局等。从实际出货量看,微容科技已是国内该领域应用量最大的MLCC厂商。
凭借独特的C0G陶瓷材料,微容科技成功研发出适用于LLC谐振电路的大功率电源谐振电容,涵盖100V、630V和1000V三个电压等级,提供包括1206与1210等多种尺寸选择,且容值高达100nF,适用于AI服务器电源、无线充电、车载OBC和太阳能光伏逆变器等众多领域。
图片来源:微容科技
“在AI赛道上,海外及国内等龙头厂商在架构选择上各有差异,这也导致它们在物料应用上的差异。作为国内高端MLCC领军企业,微容科技更贴近国内客户,针对每家厂商的不同需求,在容值或某些小参数需调整的时候,给予更高效的配合支持,更具灵活性的服务,这是微容科技相比海外友商具有的明显优势。”郑春晖如此说道。
为了更好地抓住市场机遇,实现做强做大的目标,微容科技在全球招揽核心研发人员,不断提升团队的整体实力。
目前,微容科技吸纳了不少海外骨干研发人才,他们常年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一方面源自公司在研发上不吝投入,给了他们更广阔的施展空间,另一方面则源自他们内心对公司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立足高端MLCC市场 冲击全球前三
近年来,大国之间的科技竞争日益加剧。特别是在AI领域,AI服务器作为整个社会的算力基座,与国家安全密切关联,时刻面临“卡脖子”的风险,需要有能力的厂商挺身而出。微容科技的崛起,不仅打破了日韩企业的垄断地位,更重塑了全球MLCC的竞争格局。
图片来源:微容科技
在传统服务器中,单机MLCC用量大概在1500至2000颗,而AI服务器中单机MLCC用量可达3000至4000颗,几乎翻了一番。此外,AI服务器中高容值MLCC占比达80%,其成本占主板MLCC总成本的70%以上,为高端MLCC释放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面向未来,不论是消费类、工业类,还是车载类应用,MLCC都将朝着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在消费类终端,由于产品本身体积小和便捷使用的需求,很早便开始了小型化演进;而在智能汽车方面,由于智能化的快速发展,车身上的功能模块越来越多,也使得内部空间愈加金贵;在工业类应用中,随着边缘计算的普及,对设备集成度和可靠性提出了新要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AI终端市场的普及与迭代迅速,如在智能眼镜、智能戒指等智能穿戴领域上,超微型01005已成为主流,在MLCC需求上将继续朝着更小型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微容科技已提前布局,系列化推出008004规格的超微型产品,它标志着我国在超微型MLCC领域跻身国际先进行列。这款产品肉眼看上去和粉末相差无几,却被印刷了几十层到上百层,其精细程度让人叹为观止。
郑春晖表示,“微容”二字的寓意是在有限空间实现MLCC的高度容量,公司在成立之初便定位于高端MLCC市场。对底层材料的深刻认知,对薄层介质能力的追求,以及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它们始终贯穿在微容科技的经营之中。
早在2020年,微容科技便成为国内销量最大的MLCC厂商。面向未来,微容科技正逐步投资120亿元用于建设位于罗定的科技园区,并计划在三年内实现1.5万亿片产能规模,在2028年挺进全球MLCC领域前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