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集成正当红
来源:华强电子世界网 作者: 时间:2003-08-25 18:01
从2002年开始,关于“服务器集成”的话题就越来越深受到了企业客户和系统开发商们的重视。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在Y2K(千禧年问题) 过后,企业内大量的应用服务器都面临着管理困难、维护成本高涨,而且性能过于分散的麻烦,迫使各系统厂商不得不持续强化服务器与Unix、Windows等操作系统的集成能力。
另一方面,从客户的市场需求上也显示出,当厂商积极地从多种应用来探讨服务器的集成技术时,反而更能够吸引到企业客户的回应。这也促使开发厂商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服务器的集成技术研发中。
常规的企业内部网络中,各部门的服务器可能是各自为政,为了能够适应不同部门的需求而加装不同的操作系统。这样的布局所带来的结果是,当企业的决策者想要进入各部门访问资料时,却很有可能会出现因为资料格式的不同而无法读取的窘境。因此通过服务器集成,不但可以解决这种麻烦,还能为企业降低为了管理不同操作系统所增加的成本。
服务器集成的目的,就是希望将企业内部各自分散列管的服务器,集中到一个服务器中心统一管理,将分布式系统结合成一个有效率的管理中心。不过这并不是要让一个大型服务器主机替换所有分散的服务器,而是希望通过集成,将现有的分布式系统,结合成一个效率更高、更容易管理的系统。
然而,服务器集成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的。过去一年多来,人们对于合理分配各种工作负载的话题讨论虽然越来越趋向于火热,而且此前就已经被炒热的实体集成与基础建设集成技术,至今依旧是个热门话题,不过大家也都意识到服务器集成并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因为在一片集成的声浪中,目前仍然存在着不少难以解决的困难。这些困难主要有,是否能够得到独立软件厂商的支持?是否能够制定合理的软件价格?是否有新的退费模式?是否应当改变相关的应用设计?以及在集成环境中对于系统可用性的影响等。
所以截止到目前,服务器集成还多半是停留在同一品牌服务器之间的集成,甚至还必须是同一机种。对于广大的企业客户来说,最为理想的莫过于能够有跨平台的集成技术出现,而这似乎就必须牵扯到与操作系统本身的技术改变。
当然,企业实行服务器集成的首要目的就在于节省开支。这其中,第一个影响节省费用多寡的因素,就是企业所规划的的服务器集成形式。逻辑性集成是最简单的形式,它在初期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实体集成则有可能会节省更多的成本。合理化的集成节省效益最大,但这也是现阶段最难以实现的。另一个实行服务器集成的原因是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客户认为,有必要将服务器与Windows操作系统集成。部分原因可能是微软的销售策略奏效,因为微软与VMware合作推出了能够满足企业集成需求的产品,才会吸引到这么多人的兴趣。
为顺应这种集成的风潮,以及刺激新开发的大型服务器(利润较高)的销售,开发厂商也会继续改善各家系统来强化产品的集成能力。下面,我们就针对目前各品牌的服务器,来看一下各厂商在集成技术和资源上的投入。
■惠普vPars
过去一年多来,惠普在服务器集成服务上不遗余力,并顺势推出了vPars软件。vPars软件能够将硬件分割到比一个芯片还小,支持动态重设,不过没有资源分享的功能。相信惠普会持续加强其负载管理软件的技术,预计在2003年第3季度会有新的技术发表。
■IBM i系列
IBM的动态分割首见于OS400 v.5 r.1版,不过要有更强大的管理功能还得依靠v.5 r.2版本中的图像负载管理工具。其中,动态资源分配与分割管理工具也支持Linux的OS400 v.5 r.2。iSeries的功能要比xSeries和pSeries系列高,不过低于zSeries系列的逻辑分割。此外,iSeries系列仍然需要基本的分割才能运行OS400。
■IBM p系列LPARs
虽然IBM称pSeries系列的分割技术为“LPARs”,同zSeries系列的LPAR一样,但pSeries LPAR功能之前是基本的静态分割,直到AIX 5.2才开始支持动态分割。当企业现有的服务器资源无法被充分利用的时候,企业就会觉得服务器表现不佳。普遍来说,业界一般Unix系统的平均使用率为10%-15%。IBM将其过去在大型主机才有的负载平衡功能,运用在AIX 5L Version 5.2中,企业便可以根据负荷量和资源重新分配服务器工作情形,来充分利用资源,甚至可以将服务器的使用率提高到85%-100%。IBM的AIX 5.2增加了许多功能,比如动态(不需分割后重开机)增加与删除处理器、实体内存以及运行分割的I/O插槽。可以作为处理器资源分享的Sub-CPU,将搭配新一代Power芯片技术于2004年推出。此外,IBM Global Services还将继续推动集成服务的合作方案。
■IBM x系列440
IBM xSeries 440有16颗处理器,可做最多4个硬件分割,每个硬件有4颗处理器。和Unisys ES7000一样,目前xSeries 440只支持静态 (非动态重设) 硬件分割,因为xSeries 440需要微软将硬件分割动态重设的功能加到Windows操作系统上,而这一功能最快也要等到2005年第1季度才会出现。IBM此前已经宣布支持VMware ESX服务器的软件分割技术。
■升阳Container Architecture
升阳持续加强其动态网域在中高端服务器上的表现。I/O已经从芯片板上移除,不过仍然保留了内存功能,而其他重设功能也将被移除。升阳先前发表了一部份新一代Container Architecture功能,也就是Solaris 9的一个标准功能。目前,只有主体架构与CPU控制工具已经开发完成。Container Architecture不但有负载管理控制工具,还可分离在Solaris 9同一版本中的应用软件。比较值得注意的是,Container是负载管理技术,而不是一项新的分割技术。此外,升阳还将持续大力推动其集成服务与其他厂商的合作项目。
■优利系统(Unisys) ES7000
自1999年底,Unisys就已经推出ES7000系列,作为支持Windows操作系统的集成式服务器。这一机种可以做到最多8个硬件分割(每个有4个CPU),或集成成有32个CPU的最大分割尺寸。从硬件功能看来,ES7000的分割技术可以同其他支持Unix系统的高端服务器相媲美,如升阳的15000服务器、惠普的Superdome。不过,Windows操作系统与Unix相比,主要的缺点是没有分割控制工具、负载管理工具及failover簇功能。
同时,由于支持Windows操作系统的高端市场起步比预期的慢,而市场上如IBM等竞争厂商更开始让Unisys感到压力,因此迫使优利不得不推出比ES7000系列低端的产品。2002年Unisys推出了Aries服务器,内建16-way系统可以向上升级到32-way的功能。现在Unisys还扩充了旗下的产品线,推出了新的ES7000/500系列,可以支持4-way或8-way系统。同样地,Unisys最近也同意支持VMware,还计划在特定的设置中支持Linux操作系统。
■布尔(Bull) NovaScale
布尔电脑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推出了以多个环境弹性架构为基础的NovaScale服务器系列。该系列服务器采用Intel 64位元的Itanium处理器,内建4个处理器,而且可以做硬件分割。据了解,NovaScale支持Windows、Linux、GC OS 7及GC OS 8,并能够同时在不同的硬件分割区块上运行。最大的机型为16-way系统,不过其架构最高可以支持到32-way系统。NovaScale服务器将在欧洲市场上,与Unisys ES7000及IBM x440服务器一较长短。
■富士通Primepower
富士通集成技术解决方案,是在Primepower系统中新增添了可延伸性分割技术。Primepower XA机型有两种硬件分割方式,实体分割是最常用于划分系统板区块的硬件分割。PPARs与升阳的动态系统网域功能相似,不过升阳推出的时间更早。Primepower的PPARs具备完整的8-way主机板。XPAR也有硬件分割,不过要比PPARs容纳更多的颗粒度,在系统板上的交换机制可以分割成2到4个XPAR硬件。此外,富士通在900及1500机型中最大颗粒度的XPAR中含有2个CPU及1GB的内存,这表示Primepower XA机型上的硬件分割不只可做整个系统板的分割,还可以用作部分系统板的分割。XPAR已经在2002年10月份问市,并已经在今年3月份开始出货。
■微软借集成切入企业市场
事实上微软并不生产服务器,不过由于微软的操作系统与集成技术之间有着相当重要的关系,而且借助整合技术的提高,也可以让微软加快切入企业市场的步伐。
近年来微软在服务器的集成技术上下了很多功夫,显示出了微软有意要朝集成环境的方向发展。其中最重要的一项策略是吸纳Connectix公司的虚拟服务器技术、设计与产品支持的专业人才。这一举动有助于提高微软在虚拟服务器领域的信誉,迫使微软去解决分割软件的授权问题。微软不久前还公布了新的软件授权模式,即每个处理器加软件授权方式配套出售。
微软还发布了Windows Server 2003的Windows系统资源管理器,微软的负载管理策略是其产品集成的一项主要而且长期的策略。这种混合负载技术集成Windows操作系统,还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才会成熟,因为还需要更新应用软件使其能支持混合负载才行。为了支持这项策略,微软同时也在努力解决Windows Server 2003的一些问题,如目前多个软件同时在Windows上运行时仍会出状况,而且包括软件无法分离及动态连结函式库不能使用等。
上一篇:冉冉升起的FP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