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京东方海外收购演绎

来源:赛迪网-中国电子报 作者: 时间:2003-02-18 22:54

     (华强电子世界网讯) 对于许多股民来说,2月12日无疑是个好日子。这天下午,京东方(000725 、200725)正式向外界宣布,以3.8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HYDIS) 的TFT-LCD(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业务,资产交割已全部完成。消息一经传出,该股便大幅上涨,牢牢封住涨停。
    
     这起半年前便已传得沸沸扬扬的国内高科技产业“第一海外收购案”,终于随着消息的公布而尘埃落定。然而,对于雄心勃勃的京东方科技集团董事长兼CEO王东升来说,这次收购成功还只是开始。
    
    

五年磨一剑京东方如愿以偿

    
     作为新一代液晶显示器件,TFT-LCD相关技术已经成熟,不仅在档次上明显高过TN-LCD、STN-LCD,其显示性能已接近或超过CRT显示器。据悉,TFT-LCD的应用集中于计算机、视频终端、通讯及仪器仪表等行业,专家预言,随着技术进步和产品性能价格比的不断提高,TFT-LCD产品将成为未来10~15年内消费的主流。
    
     我国尽管已经成为TN-LCD、STN-LCD的最大生产基地,但在TFT-LCD生产方面却刚刚起步。目前,全球的TFT-LCD 市场基本控制在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省的企业手中。据去年排名,韩国的三星电子、LG·Philips LCD以及我国台湾省的友达光电已成为全球市场的三甲。相比之下,我们的企业差距显然不小。
    
     这种尴尬局面,对于以显示为主业的京东方来说,无疑是块心病。“拥有TFT技术,这个梦我们做了好几年了。”王东升对此毫不掩饰。
    
     对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董事长兼CEO王东升来说,这次收购成功还只是开始。
    
     5年前,京东方专门成立项目小组,负责关注TFT-LCD及相关技术。2000年以来,京东方加快了进入该领域的行动,先后与多家跨国公司进行技术交流,研讨合作发展TFT-LCD事业模式。同时,京东方还采用从下游做起的策略,1997年通过合资方式进入显示器领域,多年来有意识地在显示器件领域积累经验、人才和相关客户资源。
    
     随着传统CRT的日益势衰,京东方的业务也面临着更新换代的迫切需求。2001年,京东方旗下的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出现亏损,导致公司净利润下降。2000年到2001年期间,显示器件业务对公司业绩的贡献呈现了下降趋势。
    
     为了圆“TFT之梦”,京东方实施了一连串的相关战略。2001年11月,京东方间接收购HYDIS的STN-LCD及OLED业务,并于2002年4月在北京成立STN-LCD后部组装合资公司,为京东方收购TFT-LCD业务积累了经验;2002年6月,京东方与日本大和公司合资的冷阴极荧光背光源项目进入了试产阶段;随后,京东方与日本茶谷在苏州生产TFT-LCD用的大背光源;IC设计等其它配套项目也在洽谈中。
    
     此次被收购的HYDIS年产TFT-LCD的能力达300万片以上,截至2002年6月30日,已实现销售收入3.89亿美元,实现税前利润4599万美元,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3.5%,在全球18家拥有TFT-LCD核心技术的企业中排名第9位。
    
     据介绍,京东方此次收购HYDIS的全部资产,包括三条完整TFT-LCD生产线和其他固定资产,以及HYDIS的各项TFT-LCD技术、专利、无形资产以及包括IBM、夏普等跨国企业在内的广泛客户群。
    
     “换个角度看,仅三条生产线的固定资产价值就不止3.8亿美元,以这样的价格就进入TFT-LCD领域是很有竞争力的。”京东方董事会秘书仲慧峰向记者透露。
    
    
四两拨千斤资本杠杆立功

    
     目前国内引进TFT-LCD有三种方式,一是通海高科模式,即引进国外的全套生产线;另一种是上广电模式,即与国外厂商合资建厂;第三种即是京东方收购模式,京东方采用整体收购的方式,不仅可以轻松掌握核心技术,抢占显示领域未来竞争的“制高点”,还节约了时间,减少了研发费用。
    
     但是,3.8亿美元的收购价相当于人民币30亿元,这对于注册资本只有5.5亿元人民币、总资产只有64.7亿元的京东方来说,绝非小数目。所幸的是,京东方找到了资本这根顺手的“杠杆”。
    
     京东方的方法也可以说是国际收购的惯例:首先在韩国成立子公司,然后由海外子公司在境外融资,最终收购TFT-LCD业务资产。据京东方公布的报告书,设立在海外的子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为1.9亿美元。其中1亿美元由京东方以人民币资金申请国家购汇,另外0.9亿美元由京东方通过证券市场筹资解决,在证券市场筹资到位之前,公司通过银行贷款先行垫付。由于TFT前景看好,海外子公司以交易标的中的有形资产作抵押,获得了韩国银团提供的1.883 亿美元的贷款,再加上 HYNIX 提供的卖方信贷,京东方以一半的资金,轻松完成了高达3.8亿美元的庞大收购。
    
     资料显示,收购完成后,TFT-LCD整体业务将成为京东方新的利润增长点,预计其主营业务收入年增长将达50亿元以上,将迅速提高其在世界显示行业的市场份额。
    
     王东升透露说,下一步京东方在TFT-LCD领域的计划是,运营好韩国子公司,进一步巩固与提升其全球竞争力与市场地位;在北京建设TFT-LCD模块生产线,并以第五代线起步,在北京建设TFT-LCD生产研发基地。
    
     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般来说,要建设一条第五代线通常需要12亿美元资金,京东方在此次收购之后的资产负债率已超过50%,若要继续融资12亿美元,京东方所承受的财务压力明显不小。
    
     “相对于技术、市场来说,资金并不是首要瓶颈。”京东方董事会秘书仲慧峰对此回应说。他认为,京东方作为国内惟一一家控制TFT核心技术的企业,有能力吸引资金投资国内的TFT-LCD事业。而且,未来TFT-LCD的市场空间十分广阔。“举例说,现在彩电企业想做TFT液晶电视,他们为寻求TFT-LCD资源,自然也希望投资到这里面来”。
    
     王东升则认为,从京东方现在运营规模和效益情况来讲,京东方完全有能力扩大资本金,同时,来自银行的信心也保证了资本市场的资金链不会中断。另外,京东方内部也会收缩一些不是主营的东西,而把主要财力放在显示领域上。“当然,我们也不排除有更多的投资者。很多国内国外的策略投资者,比如我们的客户,比如我们的上游供应商,战略投资者,都非常有兴趣要加盟进来”。
    
    
第五代线成竞争热点

    
     在京东方内部欢天喜地的同时,将此次收购视为振兴北京市现代制造业重头戏的有关官员也松了一口气。
    
     可以说,拥有TFT-LCD的核心技术和量产能力不仅是京东方的梦想,也是北京市振兴现代制造业宏伟大计中的关键一环。去年年底,北京市政府就在《关于振兴北京现代制造业的意见》中提出,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重点发展微电子集成电路、光机电一体化、汽车、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四大产业。TFT-LCD作为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的重心,在其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此次收购成功,无疑为在北京投产TFT-LCD第五代线铺平了道路。
    
     京东方总裁梁新清表示,在完成此次收购后,除巩固扩大原HYDIS的营销市场外,还将着力开拓中国国内市场,从而逐步完成TFT-LCD生产、技术向国内的转移,以达到“中国制造,全球销售”。今年之内,将在北京建设TFT-LCD模块生产线。TFT-LCD第五代生产线将在2005年完成投产,建设期在18个月到24个月左右。预计该生产线的TFT-LCD产量将达到700万片以上,恰好是现在三条生产线总和的两倍。
    
     目前,日、韩和我国台湾省的企业为了争夺在第五代线中的市场份额,已悄然掀起了投资建设TFT-LCD第五代线的热潮。可以说,京东方面临的是一个风云突变的市场。2002年,三星电子及LG·Philips LCD的TFT-LCD第五代线已开始量产。在我国台湾省,TFT-LCD第五代线即将在2003年第二季度起,由友达、广辉领军,相继进入批量投片生产;2003年第四季度奇美也将进入投产;2004年第一季度彩晶将投产;另外,2003年华映也将进入第五代生产线。加起来,我国台湾省将于2003年~2004年间投资五条以上第五代TFT-LCD线,产能有可能超过韩国两大厂商。
    
     随着制造业群聚效应,全球的TFT-LCD逐渐向我国内地转移。2002年8、9月间,三大LCD巨头三星、 LG-Philips 、友达光电已相继布局长三角,从上游的面板制造到下游的液晶显示器装配,已经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中国PC市场已是全球第二大市场,液晶显示器的鏖战自然难免。如今京东方加入进来,以后的竞争就更热闹了。”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
    
     专家预计,2005年液晶显示器在显示器市场的份额将达到57%,到2010年这一比率将达到87.9%。随着制造工艺的成熟、成本的降低以及需求的变化,相信届时的市场格局将会是另外的模样。
    
(编辑 林帆)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